预制菜年夜饭:争议中的热销与未来展望
AI导读:
今年春节,预制菜在许多人的将信将疑中走上了年夜饭的餐桌,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预制菜方便、耗时短、种类齐全,但也存在安全性、健康性和口味等方面的顾虑。要让预制菜赢得消费者信任,还需加强品质保证和监管。
春节,这个承载着浓厚家庭情感的时刻,年夜饭无疑是最为庄重且仪式感满满的盛宴。而今年的年夜饭餐桌,却悄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预制菜。在众多消费者的半信半疑中,预制菜成功登上了年夜饭的舞台,“预制菜在争议中热销”迅速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议话题。据权威数据显示,今年预制菜市场的销售额已强势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50%,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
在节日前夕,社交媒体上已涌现出大量网友发帖寻求年夜饭预制菜的推荐,评论区更是热闹非凡,网友们纷纷晒出了自己精心挑选的年夜饭预制菜清单。这一新兴形式正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它不仅让烹饪新手也能轻松在家烹制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而且方便快捷、耗时短、种类丰富多样。更令人惊喜的是,部分消费者发现,一些预制菜的口感丝毫不逊色于餐厅佳肴。据统计,2025年共有23家相关企业推出了预制年夜饭大礼包,涵盖了9家预制菜企业和14家餐饮品牌。
尽管预制菜备受争议,但其却能在今年春节实现销售火爆,究其原因,方便性无疑是其最大的卖点。预制菜分为半成品和成品两大类,半成品经过初步加工,只需简单烹饪即可享用,并配有详尽的烹饪指南,让烹饪变得轻松易行,口味也相对稳定。而成品则更为便捷,经过完整加工后,可直接食用或简单加热后即可上桌。五分钟速成一盘小龙虾,十分钟出炉一份烤鱼,几道菜同时烹饪,仅需二十分钟便能搞定一桌丰盛的大餐,极大地减轻了年夜饭厨师的负担。
预制菜年夜饭的主要消费群体是“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他们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擅长烹饪,即便是会做饭的人,也大多只能做些家常菜,难以驾驭大菜、硬菜。而预制菜则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其品质相较于初期已有了显著提升,为想要在年夜饭上为家人献上一桌大餐的年轻人提供了理想之选。相较于在酒店吃年夜饭,预制菜不仅性价比更高,还能避免寒冷天气出门的不便,更加随性自在。
在肯定预制菜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消费者的种种担忧。从网友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对预制菜持谨慎态度。其中,安全性和健康性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他们普遍担心预制菜中添加剂过量、食材不新鲜,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口味也是消费者担忧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部分预制菜品牌口味尚佳,但仍有部分口味难以令人满意。此外,色泽不佳、实物与包装袋宣传图不符、淡化年味等问题,也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要让预制菜更多地登上节日餐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需再加一把火。针对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顾虑,相关企业需通过长期的品质保证来消除。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上下游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增强优质原料的保障能力。在调味、口感、保鲜等方面不断精进,提升气调保鲜、品质调控、新型包装材料等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水平,加快先进生产工艺装备的应用,不断提高预制菜的品质和口味,让消费者品尝到更多样化、安全健康的预制菜。同时,企业还应在营造欢聚氛围上下功夫,适度保留一些加工步骤,提高消费者的厨房“参与感”,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市场秩序需要经营主体的自觉维护,也需要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贮藏运输等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让预制菜产业在群众的监督下健康发展。市场监管主体应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问题。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预制菜品牌培育。此外,还应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的明示制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有各方共同努力,让预制菜在阳光下制作,才能让它更多地走上百姓餐桌。
![](http://example.com/image.jpg)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原文链接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