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8.3%,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科技创新持续增强,为经济转型升级厚植根基,通过多元化机制鼓励企业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壮大耐心资本,挖掘科技中介服务潜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增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高达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稳居全球第二。同时,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也跃升至第11位,彰显了近十年来最为迅猛的创新力提升态势。

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更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劲动力。创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众多领域,但科技创新无疑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一环。回顾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产业格局,尤其是那些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技成果,更是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在全球经济版图中,中国的表现尤为亮眼。这得益于各行各业对科技创新的持久热情和坚定投入。这种热情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2024年,我国在新型储能、微纳制造、分子药物、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新设立了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家。这些创新中心共突破了672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了690项技术成果转化,并成功孵化了182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向产业竞争力的转化成效显著。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正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为此,可以探索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多元化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人才支持,为其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二是持续壮大耐心资本规模。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而耐心资本因其长期性、价值性和责任性,能够早期、小额、精准地投资于硬科技企业,有效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是深入挖掘科技中介服务的市场潜力。通过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市场需求与创新成果实现精准对接,加速科研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以科技为引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让科技之光照亮产业腾飞的广阔道路。

科技创新相关图片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