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深化,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通知,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旨在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坚持市场化导向,旨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融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机制来确定电价。同时,《通知》还提出了分类施策的原则,对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确保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存量项目提供政策衔接,为增量项目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
业内专家指出,这一电价改革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重大转型。改革后,新能源将与煤电等传统能源一样进入电力市场,伴随市场化价格机制的逐步优化和完善,这将极大地推动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未来,新能源相关的配套机制如绿电交易细则、跨省交易规则等的设计与落地,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市场化机制引领新能源电价形成
根据《通知》,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将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电价将通过市场交易确定。新能源项目可以选择报量报价参与交易,或者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对于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新能源电量,其上网电价和交易机制将遵循跨省跨区送电相关政策。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9年以来,国家已出台多项价格、财政和产业支持政策,以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超越了煤电装机规模。
中信建投期货能化研究员刘书源分析认为,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将电价与发电成本和消纳能力直接挂钩,这将进一步激发新能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改革后,低成本和技术优势明显的存量企业将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分类施策平衡存量与增量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还提出了区分存量和增量,进行分类施策。《通知》明确,创新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存量项目,将确保电量、电价等政策与现行政策无缝衔接;对增量项目,将由国家指导各地合理确定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则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这一机制既确保了新老政策的平稳过渡,又稳定了行业发展的预期,对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该负责人还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造价降低,新能源新老项目的经营成本差异显著,改革需要在平衡新老项目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改革方案提出了在实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时,对存量和增量项目实行差异化政策。
据悉,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的划分节点为2025年6月1日。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一步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电力领域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了关键步伐,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上述负责人表示。
首先,这一改革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结合存量增量分类实施支持措施,有助于形成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价格,促进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改革有利于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新能源入市交易后,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各类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得到更全面的体现,从而更好地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助力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
最后,改革有利于加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新能源与煤电等传统能源一样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均由市场形成,这将进一步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范围。同时,各地将按照国家要求完善电力市场规则,极大地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煤电装机,通过市场化改革将新能源逐步纳入市场,由市场形成价格,这将最终加速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程。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