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迎来发展高潮,但仍需克服多重挑战
AI导读:
近期,脑机接口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山医院等合作的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取得重大突破。然而,业内人士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发展看法不一,认为该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面临多重挑战。同时,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该领域,政策也频吹暖风,助力行业发展。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人类通过脑机接口与母体系统相连,被“囚禁”在由母体虚构的世界里;《阿凡达》中,人类借助脑机接口操控“替身”(Avatar)的行动。如今,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情节正逐步走向现实。
近期,脑机接口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华山医院和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在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紧接着,埃隆·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也宣布,已成功将脑机芯片植入第三名受试者体内,且运行状况良好。与此同时,国内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使得脑机接口概念的关注度持续攀升。
然而,对于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发展,业内人士的观点并不统一。多位受访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脑机接口作为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早期的孕育阶段,面临核心技术不成熟、应用场景落地难度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挑战,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时日。
政策暖风频吹,助力行业发展
2025年新年之际,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一名女患者仅凭意念“新年快乐”,便成功操控电脑解码并指令机械手做出比心动作。这一突破性成果得益于国产原创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的飞速进步。
脑机接口,即brain-computer interfaces,简言之,就是实现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装置的直接通信连接。
据麦肯锡测算,全球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至2040年间达到400亿至1450亿美元。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17.4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3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将占据重要地位。
为抢占脑机接口的发展先机,新年伊始,北京、上海等地的科技部门纷纷出台脑机接口发展行动方案,围绕监管政策、临床试验、产业链等方面加快布局,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在1月8日印发的《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中提出,到2027年,要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脑机接口电极、芯片、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相关产品的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临床上得到初步应用;同时,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引领力。
随后在1月10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从主要目标、加速产品化、构建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等六个方面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抢抓产业发展机遇。
根据《方案》,到2027年,上海要实现高质量脑控,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临床应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取得突破,创新生态初步构建。到2030年,上海要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实现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形成国家级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区。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政策向脑机接口的倾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并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新兴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为行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资源和市场准入机会,加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然而,行业是否真正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还需考虑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产业链完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行业迎来爆发前夜,但仍需克服挑战
在脑机接口热潮的推动下,A股市场已经涌现出一批脑机接口概念股,不少上市公司备受追捧。众多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频繁向上市公司提问,关注公司是否拥有相关产品、技术储备情况以及产品的应用进展等。
其中,盈趣科技(002925.SZ)透露,公司已有多款脑机接口产品上市,并与InteraXon合作开发了头戴式脑电波监测产品,已在北美市场上市销售。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科大讯飞(002230.SZ)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脑机协同混合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此外,华为、谷歌、Meta等国内外巨头也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脑机接口作为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取代或部分取代键盘鼠标、触摸屏幕、动作捕捉、VR设备等。同时,随着元宇宙的不断发展和脑科学的深入探索,脑机接口或将成为继VR、AR之后的下一代元宇宙入口。
尽管脑机接口的产业价值吸引了众多行业人士和资本市场的关注,并加速了对脑机行业的投资布局,但目前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利或构想、或实验,真正落地的项目却寥寥无几,尚未出现能够大规模普及的爆发性产品或应用。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技术成熟度是关键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实时性和准确性方面还有待提升。同时,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限制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此外,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是脑机接口商业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避免技术滥用,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公众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让社会全面理解这项技术的价值及潜力,消除误解与疑虑。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指出,虽然脑机接口技术有所进步,但在信号精准采集与解读、设备长期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距离大规模可靠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市场层面,消费者对该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参差不齐,产品的市场教育和推广尚需时日。此外,伦理道德争议、法律法规空白等问题也制约了行业的快速扩张。因此,尽管行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但全面爆发仍需时间沉淀与多方努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优刻得董事长季昕华强调,当前发展脑机接口产业仍面临技术和机制等多方面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对该产业进行优化设计,进行更好的布局。
他建议,应建立有效的跨学科合作机制和平台,由医院牵头,充分发挥上海在脑机接口临床资源方面的优势,鼓励脑机接口科研临床试验,加速推进脑机接口注册临床试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同时,由企业牵头,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在软硬件核心技术方面的攻关能力,结合上海脑机接口企业在产品转化方面的能力,打造先进实用的脑机接口系统;由检测院牵头,发挥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在有源医疗器械检测方面的优势,制定脑机接口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行业共识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文格式,未做改动)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