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徽商回归成为安徽省“双招双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达777个,实际到位资金1313.4亿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徽商回归潮涌动,成为安徽省“双招双引”战略的重要引擎。据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消息,自去年以来,徽商回归项目的总规模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省亿元以上在建的徽商回归项目高达777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了1313.4亿元,同比增长15.1%,这一数字占据了全省利用省外资金的8.6%,彰显了徽商回归的巨大经济贡献。

从产业分布来看,徽商回归项目在各产业间的资金分配呈现出显著差异。第一产业到位资金为16.5亿元,第二产业到位资金高达1164.3亿元,第三产业到位资金则为132.6亿元,三次产业到位资金的比重为1∶89∶10。其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成为徽商回归项目的投资重点,实际到位资金达到了1150.3亿元,占比高达87.6%,充分显示了徽商对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城市分布方面,徽商回归项目的到位资金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合肥、芜湖、阜阳、滁州和亳州五市的在建徽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排名前五,共计632.1亿元,占总到位资金的48.1%。此外,皖北六市的在建徽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也达到了452.0亿元,同比增长37%,显示出徽商回归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从资金来源看,徽商回归项目的资金来源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五省市的在建徽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排名前五,实际到位资金共计1173.2亿元,占比高达89.3%。其中,沪苏浙地区的徽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更是高达894.1亿元,占比68.1%,较去年同期上升了5.5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了长三角地区对徽商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的徽商回归项目中,安徽省在建的10亿元以上徽商回归项目达到了37个,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领域,实际到位资金408.5亿元,占徽商回归项目资金的31.1%。此外,在建的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装备制造相关项目也达到了47个,实际到位资金235.3亿元,占比17.9%。其中,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项目,单个项目投资额最大的为合肥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二期)项目和芜湖弗迪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有力推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徽商回归项目相关图片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