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四川省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川南经济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共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宜宾、泸州等地积极响应,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白酒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近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发布了《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着重强调了川南经济区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南向开放门户构建中的重要角色,并提出要共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四川省在白酒产业上的布局进一步升级。

对比往年的报告,今年《报告》在提及“共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时,不仅延续了以往对宜宾、泸州的重视,更将这一使命拓展至整个川南经济区,并特别强调了“走出去”的战略,即通过川南经济区南向开放枢纽门户的地位,推动白酒产业国际化。

宜宾、泸州勇担重任,引领白酒产业集群发展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深入梳理,四川省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壮大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而在《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要“支持宜宾、泸州共建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因此,宜宾和泸州两座城市自然成为了这一宏伟蓝图的主要承载者。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泸州市于2023年9月出台了《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十条政策措施》,从上市、人才队伍建设、数智升级、并购重组、扩大产能储能等多个方面为泸州市酒企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宜宾市也多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两地政府均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行动。

在《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川省再次强调了发展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并提出要高水平规划建设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与此同时,今年《报告》还进一步突出了川南经济区南向开放枢纽门户的战略地位,为白酒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川南经济区,特别是宜宾市和泸州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成为了四川省对外开放的“南大门”。这两座城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向东贯通长江经济带,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港口等重要流通节点,构成了集铁路、公路、水运、港口、航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发展成果显著,白酒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那么,这一战略的实施效果如何呢?去年11月,泸州市酒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公开透露了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的发展成果。目前,该园区已汇聚了305家企业,形成了从原粮种植到商贸物流、会展文旅等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格局。同时,园区还谋划了总投资2686亿元的酒类项目122个,其中多个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

依托浓酱双优核心原产地和最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泸州市不断壮大市场主体。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统筹安排约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在“两瓶中国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的带动下,川酒集团、仙潭、玉蝉、三溪等腰部企业也迅速成长。目前,泸州市规模以上酒类企业已达145家,约占全省的一半、全国的15%。

聚焦宜宾白酒产区,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宜宾白酒产业预计营收将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预计可实现利润48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宜宾白酒产业的强劲实力,也进一步印证了四川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有效性。

从整个四川省来看,目前已形成“酒城(泸州)”“酒都(宜宾)”两个千亿级产区以及成都、德阳、遂宁等全国优势产区。产业链条已全面覆盖从原粮种植到物流商贸、会展金融、工业旅游等全链条生产体系。在品牌端,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全兴、舍得等“六朵金花”已成为中国白酒品牌的杰出代表;而丰谷、文君等“十朵小金花”在区域内也享有较高知名度。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不变)

相关图片描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