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餐饮消费市场供需两旺,私厨预制菜开辟新长尾市场
AI导读:
2025年春节餐饮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广州地区消费总额高达364亿元。私厨预制菜开辟新长尾市场,满足消费者便捷、美味需求。餐饮行业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数字转型实现供给端创新,未来发展势头强劲。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张梦琦 实习生邓佳怡 广州报道
餐饮消费,作为节日经济的重要风向标,在2025年春节期间,于全国市场展现出了供需两旺的强劲态势。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1%,网上零售额更是同比增长了5.8%。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活力,也预示着餐饮行业在新的一年里将持续繁荣。
广东省推出的“请到广东过大年”活动,更是将餐饮消费推向了新的高度。广州市商务局于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七天,广州地区消费总额高达364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市内重点餐饮企业的总营业额同比增长约8%。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也体现了餐饮行业在节日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从年夜饭预订的火爆程度,到私厨上门服务的兴起,再到乡村宴席和世界年菜的多样化选择,数字餐饮平台在春节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集成了全链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多样的餐饮选择。蛇年开局,餐饮场景不断扩容,配套的文化体验也在持续升级,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节日体验。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大湾区数智金融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于孝建指出,大众对春节仪式感的需求正在加速转化为消费动能,体验型消费已成为年夜饭消费的新趋势。同时,餐饮业也在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数字转型实现供给端创新,以“产品—服务—技术”全链路创新响应需求端。
在到店消费方面,年夜饭的消费场景持续扩容。春节前一周,广州多家知名酒楼如花园酒店、广州酒家、陶陶居等纷纷表示年夜饭预订火热,部分酒楼甚至已开启了“候补位”。美团数据显示,1月上旬“年夜饭预订”“年夜饭餐厅推荐”相关搜索量月环比提升256%,年夜饭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305%。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到店吃年夜饭的热情。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走出家门吃年夜饭,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消费逻辑。于孝建表示,消费者基于“时间货币化”的决策逻辑,更倾向于选择专业的餐饮服务来释放节日社交价值。同时,微型的家庭结构也弱化了传统“围炉守岁”的物质基础,却强化了外出就餐的情感效率比。在外吃年夜饭既满足了现代人对传统年味的追寻,又减轻了家庭筹备压力。
此外,餐饮企业通过营造主题空间如国潮及生肖布景、民俗表演等,将餐饮消费转化为情感价值与文化体验兼具的仪式,进一步迎合了大众需求。今年春节的“非遗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非遗夜游项目带动了当地民宿入住率和客单价的提升,也为餐饮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在供需有效对接的同时,各地政府还通过派发消费券等方式为新春餐饮市场添了一把火。如广州市商务局启动的“食在广州”新春主题消费券活动就有效激发了市场消费活力。
沿着春运路线,返乡群体也将消费力带回了家乡。据抖音方《2025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三线以下小城消费增长迅猛,部分地区的抖音吃喝游玩订单量同比增长超一倍。这充分说明了春节期间餐饮消费市场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在到家消费方面,私厨预制菜开辟了新的长尾市场。借助集成性的餐饮数字平台,居家已成为餐饮消费的新场景。私厨年夜饭作为一种新兴餐饮模式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特级厨师、中华餐饮美食研究学者史成俊表示,私厨服务最大的优势在于烹调过程全透明、菜谱私人定制化。
此外,预制菜也成为消费者“解放双手”的另一选择。春节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的预制菜销售额持续攀升。预制菜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美味的需求,也促进了餐饮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要实现“舌尖上的团圆”,还需找准舌尖上的标准。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原料、生产及物流方面的安全风险等。为此,国家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标准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总体来看,2025年春节期间的餐饮消费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便捷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餐饮行业将继续保持繁荣发展的势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