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铜缆连接概念升温:AEC铜缆激发新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AI导读:
本文回顾了高速铜缆连接概念在资本市场的升温过程,分析了美股CREDO财报对行情的驱动作用,探讨了AEC铜缆激发的新需求以及AI架构对DAC&AEC短距互连方案的广泛应用,同时测算了2025年AEC潜在市场空间,并指出了铜缆互联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
事件回顾:
自2025年1月15日起,高速铜缆连接概念在资本市场掀起热潮。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1月24日,高速铜连接指数攀升至3459.11点,短短十日内累计涨幅高达13.19%。然而,随后市场出现调整,截至2月5日,该指数回落至3214.33点,当日下跌1.93%。
行情驱动:美股CREDO财报亮眼
此番铜连接概念的升温,源头可追溯到美股上市公司CREDO的强劲财务表现。作为全球AEC(Active Electrical Cable,有源电力铜缆)行业的领军企业,CREDO于2024年12月3日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报显示,公司营收达到7203万美元,同比增长63.56%,环比增长20.63%。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AEC在下游AI客户中的广泛应用。受此影响,CREDO股价大幅高开并持续走强,进而带动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的上涨。据统计,自2024年12月2日至12月27日,CREDO股价累计涨幅达到45.28%。
AEC铜缆:激发新需求
铜缆连接技术主要分为三类:DAC无源铜缆、ACC有源铜缆(在DAC基础上增加Redriver)以及AEC有源铜缆(在DAC基础上增加Retimer)。据广东省连接器协会介绍,目前英伟达Nvl72/36的互连方案主要以DAC与ACC为主,尚未明确涉及AEC铜缆。然而,与DAC相比,AEC支持更长的传输距离,因此更适合ASIC芯片下协议开放化的全新短距互连场景。本轮铜连接行情的兴起,与AEC在ASIC场景下挖掘出的高速铜缆连接新需求密切相关。
AI架构广泛应用:DAC&AEC成为短距互连优选
除了英伟达外,谷歌TPUv4架构和特斯拉自研芯片dojo等AI架构也广泛采用DAC和AEC作为短距互连方案。在谷歌TPUv4架构中,每颗TPUv4需要总计6条链路连接,其中3条链路使用400G DAC铜缆在机柜内与其他TPU互联。而特斯拉自研芯片dojo机柜则由25个D1芯片组成一个Training Tile,Training Tile之间通过10条900GB/s定制连接器和铜线缆组件实现9TB/s的超大带宽高速互连。
市场前景广阔:2025年AEC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年AEC潜在市场空间将达到888.75万条,对应铜缆长度约为4.4万公里。具体来看,谷歌2025年AI芯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片,若其中3D Torus部分使用AEC,则AEC与GPU的比例约为2.25:1,对应AEC需求量337.5万条。AWS方面,2025年将出货Tranium 2芯片170万片,其混合使用2D/3D Torus,预计AEC与GPU的比例约为1.63:1,对应AEC需求量276.25万条。此外,英伟达预计明年出货675万颗GPU,其中GB200消耗400万颗GPU,假设其余架构使用AEC连接TOR,则AEC与GPU的比例为1:1,对应AEC需求量275万条。
性价比优势:铜缆互联仍是最佳方案
在NVL72&36机柜内和机柜间的短距互联中,铜缆互联仍展现出显著的性价比优势。GB200机柜的compute tray与Switch tray之间的传输距离约为0.5-1米,英伟达采用了线背板模组结合高密度背板连接器来实现背板的互联。这一方案相较于PCB更具可行性,且成本低于光模块。而在Switch tray交换芯片到背板、前面板方面,英伟达则选择了安费诺的近芯片跳线方案。在NVL36相邻机柜间,英伟达或选择有源铜缆ACC方案,这一方案相较于光模块具有更低的成本和功耗。
风险提示:投资者需关注AI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算力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路径变化风险以及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潜在风险因素。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研究)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