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化妆品行业步入技术快速迭代阶段,原料领域成核心支柱。新原料备案数量连年增加,国家政策支持推动美妆产业升级。植物原料应用广泛,生物技术原料研发门槛高但逐年递增,行业高质量发展需强化原料创新。

随着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与消费需求的持续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正步入一个技术迭代加速的新纪元,其中原料领域已成为整个行业的核心支柱。近年来,化妆品原料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自2021年起,新原料备案数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标志着行业内原料创新的竞争日益激烈。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共有90款新原料顺利完成备案,相较于2023年,这一数字实现了30.4%的显著增长。

近期,国家药监局发布了《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进一步加速中国美妆产业的转型升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技术在品牌竞争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之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强劲驱动,那些掌握核心功能性原料的化妆品企业将在市场中占据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在政策层面,国家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原料创新。鉴于我国化妆品原料行业起步较晚,本土原料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相对较低,且部分产品高度依赖进口核心功能性原料,因此自研原料对于提升企业自主权、构建技术壁垒以及获取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自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全面修订以来,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强调“功效需有证据、安全需有数据、凡事需讲原理”,为行业原料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后,《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着重推动特色植物原料的开发创新,并促进活性原料的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而《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则明确提出要发展抗衰老产业,并加强化妆品原料的研发、配方及生产工艺的设计开发。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化妆品行业在原料创新方面的热情。

《规定》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化妆品创新发展机制,优化了原料管理措施和技术要求。具体而言,《规定》实现了对新原料的科学分类管理,建立了不同类别的评价标准和技术体系;同时,还建立了新原料与关联产品的同步申报机制,以加强化妆品新原料的研发创新服务和指导。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原料,将提供创新服务,并对关联产品进行优先审评,以促进新原料的应用转化。此外,《规定》还强调了标准制定在原料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制定了原料使用目的技术指南,并推动了原料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旨在提升我国化妆品原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支撑方面,《规定》要求强化原料相关的基础研究,推动动物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以提升原料研发的质量。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数据在原料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能。

业内人士指出,《规定》对构建新原料的科学分类体系和评价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国内外首次使用、已有充分安全使用历史和已使用原料改进创新的新原料,分别建立和完善了相关技术要求。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与科学性,还极大地鼓励了技术创新与研发活动。

化妆品原料创新不仅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更是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考虑原料的理化性质、使用范围、暴露途径等因素,构建原料质量安全评价标准,并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通过定期审查和修订,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出台、宣贯和培训活动,以加强化妆品原料服务体系建设,并解决研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建立健全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实施的监督,可以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

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推动行业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可使用的化妆品原料种类相对较少,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核心功能性原料方面。然而,目前我国化妆品企业已形成共识,即坚持创新,开发出更贴近市场需求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差异化原料。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有67家公司成功完成了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其中本土企业占比高达八成,贝泰妮、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维琪科技等公司在新原料备案数量上名列前茅。

从研发投入来看,据“FBeauty未来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主要美妆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态势,同比平均增幅达到13.97%。进入2024年上半年,这一增长趋势仍在延续。其中,上美股份、敷尔佳、巨子生物三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40%。

在成分类型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安全、高效成分的追求日益增强,植物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2024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中,植物原料占比达到38款,首次超过化学原料的32款。此外,生物技术原料和动物原料也分别备案了14款和6款。其中,贝泰妮在植物原料备案方面表现突出,2024年共有9款自研植物新原料成功备案。上海家化则以AI数字化为核心手段,在传承中国特色植物成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

尽管发酵、合成生物等生物技术型新原料的研发门槛较高且科研攻坚难度较大,导致其绝对数量相对有限;然而这些新原料的数量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肽类物质等热门原料频繁备案。

在生物技术原料领域,华熙生物拥有深厚的积累。其备案的水解透明质酸锌等原料在化妆品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此外,锦波生物、巨子生物深耕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上美股份自2015年起启动原料自研工作,并深入进行多肽成分应用研究;而福瑞达生物股份则在透明质酸+(衍生物)以及皮肤微生态友好成分为主的生物活性物路径上开发出多个创新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