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密集向西方制药巨头授权创新药,这一趋势正深刻影响全球创新药估值。中国生物技术的繁荣与DeepSeek时刻相似,代表了中国正向价值链上游迈进。本文探讨了这一趋势对全球创新药市场的影响及挑战。

  近年来,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异军突起,众多本土企业纷纷向西方制药巨头授权创新药,这一趋势正深刻影响着全球创新药的估值体系。资本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崛起虽历经波折,但如今其影响力已不容忽视,一个类似于“DeepSeek效应”的时刻正在生物科技领域上演。

  创新药市场迎来新变局

  近期,创新药的交易活动持续活跃。2月6日,复宏汉霖宣布与Reddys Laboratories SA就自主研发的达雷妥尤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5(重组抗CD38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达成授权许可协议,交易总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这一消息再次凸显了中国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强劲势头。

  回顾过去两年,阿斯利康、GSK、默沙东等国际制药巨头纷纷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签署高额授权协议,交易金额普遍超过10亿美元。这一趋势预计将在今年继续延续,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新药研发的速度令人惊叹,我们正积极探索将中国药物推向全球市场的路径。”一位美国医药投资人表示,“与大型制药企业合作,对于寻求国际突破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据投行Stifel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的授权交易中,有三分之一源自中国,这一比例较两年前大幅提升。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市场为新药研发提供了丰富的早期试验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研究效率高,是推动交易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与人工智能领域的“DeepSeek时刻”颇为相似。这标志着中国正逐步从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有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一极,并打破美国企业长期以来的行业垄断地位。研究机构DealForma预测,未来十年,众多进入美国市场的药物将源自中国研发。

  再鼎医药总裁Josh Smiley认为:“创新药的全球估值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对于高价购买后期研发药物的态度愈发谨慎。未来,能够成功融合中国创新与全球市场的企业,将备受资本青睐。”

  “性价比”成关键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制药企业在寻求授权交易时,往往瞄准中国生物药企的早期药物,尤其是那些被称为“生物改良创新药”的品种。这类药物并非从发现靶点开始创新,而是在已知生物靶点上设计出疗效更佳的药物,从而降低了研发成本。

  GSK企业发展总裁戴维·雷德芬曾表示,GSK倾向于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达成交易。2023年底,GSK以1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中国豪森制药的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许可权。

  “中国的生物技术创新呈现出渐进式特点,这与DeepSeek的创新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位生物医药行业资深人士表示,“中国企业专注于改进现有药物,如调整化学成分、提高疗效或拓展适应症等,这种创新方式同样具有颠覆性。”

  该人士认为,中国生物技术的这种创新突破,可能会对美国药物开发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更廉价高效的药物研发方法无疑是一件好事。

  荷兰风投基金Forbion合伙人Wouter Joustra指出,凭借在研发生产效率、时间及成本方面的优势,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这种行业格局的变化给投资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早期生物技术公司的估值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Stifel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Tim Opler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生物公司的崛起对美国生物技术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冲击,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在保持创新领先地位的同时,提高成本效益和速度。”

  IIT试验数量激增

  美国投资人布拉德·隆卡认为,中国在生物技术行业的竞争优势已经超越美国。他指出,跨国巨头可以通过评估在中国进行的早期临床试验数据,快速作出投资决策。

  “在中国,你可以在几个月内启动试验,验证药物的有效性。而在美国,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隆卡表示。他预测,长期来看,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将吸引更多制药巨头的关注,最终引发与人工智能生态类似的颠覆性变革。

  据研究公司Airfinity数据显示,中国“由研究者发起的试验”(IIT)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从2018年的约2500项飙升至2024年的8000多项。分析师指出,中国的医院和研究机构对临床研究反应迅速,监管灵活性较高,招募受试者的成本较低,因此能够更快地获得人体受试者的临床数据。

  华菁证券研究员赵冰表示:“许多处于一期临床阶段的中国项目,已经拥有了IIT数据,这对于提升研发效率大有裨益,也激发了西方制药公司购买中国ADC、基因疗法等药物的热情。”他补充道,早期数据对于创新药研发,尤其是临床风险较大的品种,具有极大的帮助。

  汉坤律师事务所生命科学专业合伙人顾泱指出:“虽然理论上IIT应仅使用已批准药物,但实际上对于细胞治疗等未上市药品也给予了豁免。去年10月,国家出台了更严格的规定,但新制度的全面实施还需时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部分内容为基于事实的合理推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