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大省,正加速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通过技术改造、数字赋能和设备更新,广东传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六大传统产业构成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超七成的坚实基石。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插上翅膀,广东已建成多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灯塔工厂’。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领头羊,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为传统产业的未来发展铺设道路。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六大传统产业——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及建材、机械)——构成了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超七成的坚实基石,利税占比65%,从业人员占比高达75%。这些传统产业孕育了广东160多种全国产量第一的工业产品,彰显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明确指出,技术改造、数字赋能、设备更新是推动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持续繁荣的关键所在。全省各地,昔日的“广货传奇”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这背后离不开无数传统企业在探索与实践中的不懈努力。

从“制造”迈向“智造”,广东传统企业各显神通。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先行者,自1996年起便致力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2017年更是将数字化提升为公司级战略。通过引进数字化喷墨打印设备、智能储坯系统、AGV搬运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蒙娜丽莎不仅减轻了劳动者负担,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广东的技改步伐不断加快,2024年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大关,连续2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围绕传统产业,广东创新性地探索出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推动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加速数字化进程,累计超过4.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在传统服装行业,广东金鼎智造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交出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答卷。公司自2022年起新建数字化工厂,通过设计智能化和数字化融合,实现了新品研发周期的大幅缩短和产能的显著提升,成功从传统服装厂转型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传统民生行业的代表,也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自2015年起投入30亿元,耗时近10年构建起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数字化营销网络,通过“五码关联”技术,为每一瓶产品赋予独立身份,实现了市场端的精准营销和消费者激励。

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更是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插上了翅膀。广东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措施,打造“人工智能+”广东方案,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全方位的应用。目前,广东已建成3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10家“灯塔工厂”,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人形机器人在广东的工业场景中大放异彩。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表示,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灵活性、泛化性和通用性优势,深入传统工业机器人难以应对的柔性制造、狭窄空间等场景,成为解决非标准化岗位招工难、培训成本高等问题的利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也通过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大幅提升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力成本。

在新技术的赋能下,广东省各地传统产业纷纷蝶变升级。中山作为全国重要的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基地,持续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成效显著。江门鹤山则连续三年每年推动超100家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实现了减员、增效、提质的目标。湛江廉江产业园区的小家电产业也经历了机械化、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等阶段的转型升级,成为全国小家电产业的重要基地。

展望未来,广东传统产业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动下,将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