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重点议题。大会强调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赋能千行百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丁莉广州报道

2月5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次大会设立了五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业、“五外联动”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其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讨论尤为引人注目。

从广东省的整体产业结构来看,目前全省已形成包括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材料、石化、农业与食品、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在内的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石化、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在2024年的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了13.4%、7.1%、5.9%,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4.2%),成为支撑广东产业发展的“顶梁柱”。

步入“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如何稳住产业底座,成为广东这一经济大省的重要考量。同时,推动万亿量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稳住经济基本盘,还能激活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为广东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打开更大的应用空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大会现场表示:“作为GDP的主体部分,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传统产业的增长。高科技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我们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因此,发展传统产业的政策与规划,应该成为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

尽管传统产业不像新兴产业那样“吸睛”,但它们却构成了广东“产业金字塔”的底座,也成为本次大会的“头号议题”。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上指出:“在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这些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税占六成五,从业人员占七成五,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面对内外部压力,传统产业如何重塑竞争力?樊纲认为,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加大传统产业内部兼并重组,是发展传统产业的重要路径。他强调:“用新技术,如互联网、AI,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可以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创造新的用途,这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同时,传统产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大量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压低利润,难以创新。因此,应鼓励传统产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集中度。”

从分论坛现场企业代表的分享来看,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技术升级仍然是传统产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求新求变的关键方向。东鹏饮料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自2015年启动数字化变革以来,已累计投入30亿元,逐步实现全链路数字化。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蒋薇薇表示:“依托数字化,我们已链接起2.4亿消费者与近400万终端,并以真实、客观、即时的数据反馈统一决策维度、提供决策依据。过去5年,东鹏饮料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其中2024年销售回款达200亿元,市值已突破千亿元。”

同样,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萧礼标认为:“数智化已成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们每年都在投入数字化建设,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技术,从自动化改造到整体智能化系统的建造,持续缩短排产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减少一线用工、提高生产效率,也增加了经济效益。”

在谈及2025年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时,萧礼标表示:“外部环境的影响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这更加考验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战略定位的准确性和竞争力的提升。我们相信,只要企业做好自身,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成为发展机遇。我们此前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化和智能化改造,其实就是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提前布局。对于今年行业发展的预期,我们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打开未来产业应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会当天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场外,一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借助动捕技术实时模拟着工作人员的动作,炫酷的外壳将科幻感拉满,与人们印象中灰扑扑、低存在感的传统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一场聚焦传统产业的论坛为何会邀请机器人企业入场?双方又能聊到一块去吗?答案其实不言而喻——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根源于传统产业的需求。机器人无疑成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过去一年,自动化、“无人化”的巨大需求叠加政策的刺激,广东工业机器人产业乘势而上,年产量达24.68万台套,增长了31.2%,占全国44%,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格力做机器人已有多年历史,并借助工业机器人帮助上游供应商进行技术改造。公开资料显示,格力电器的机器人产品已覆盖了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家电制造、3C等多元场景。格力的跨界路径延续了广东的一种传统步调——传统制造龙头企业以自身数字化转型为出发点,凭借多年技术积淀布局机器人产业,再在此基础上向其他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业务延伸触角,带动更多产业集群和传统企业实现转型。

当机器人进一步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并向人形进阶时,它们便有了更多与传统产业融合、赋能的可能性。如何让老树发新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广东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垂直大模型为主,与行业结合紧密、在应用上更快一步是其突出特征。与之类似的是,当多数人形机器人还停留在“秀肌肉”阶段时,“粤字号”人形机器人已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工厂当中。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表示:“乐聚的目标一直很明确,我们不只是要做一台能跑能跳的人形机器人而是要真正推动人形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冷晓琨调研发现,工业领域存在大量非标场景相关岗位已面临招工难、培训成本高、管理粗放等问题。而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灵活性、泛化性和通用性优势能够解决传统制造的难题。日前乐聚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交付北汽越野车标志着其迈入批量交付的新阶段。

同样来自深圳的优必选也在加速落地人形机器人应用。目前其已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之一。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也面临着缺工、少工的突出挑战特别是在所谓的‘数字蓝领’方面。而人形机器人可以说是解决这个困境的最优选项。”去年10月优必选最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1进入比亚迪汽车工厂进行实训与L4级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作业。结果显示Walker S1能精准识别料箱、将之搬运上料车并具备实时反馈物料信息的能力。这种智能化物流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质量。

大会期间发布的《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也将智能机器人列入了全省十八项重点产业当中。这一在传统产业转型基础上激发出来的产业已成为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对撞出来的第一颗火花。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