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AI检测一体机在车企产线大显身手,同时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鹏城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为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展现强大实力。

AI检测一体机在深圳车企产线大放异彩,助力生产效率飙升,同时,深圳发布了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加速推进算力等新型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回顾2024年,“创新之城”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实现了约35%的同比增长,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也增长了31.8%,为区域经济总量的5.8%增长贡献了新的“新质”动能。步入2025年,深圳继续深化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在深圳,创新的力量更加凸显,AI应用日益丰富,为市民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一个全新的城市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

为了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圳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前海的思谋科技展厅,一款长宽高均为1米多的AI检测一体机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小块头”在制造业产线上发挥着“大用场”,通过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技术,能够一次性自动识别超70种缺陷类型,将质检效率提升超85%,实现95%以上的缺陷分类准确率。思谋科技已与近300家制造业企业展开合作,未来有望助力超千家企业实现产线智能化升级。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在深圳,传统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24年上半年,宝安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7.6%,已集聚超400家人工智能企业。

深圳工业制造基础雄厚、研发能力突出,“AI+制造业”已成为深圳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到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36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2800家。

为了拓宽AI应用边界,深圳在多个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发放“训力券”等举措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打造“零租”孵化器推动人工智能方向特色软件名园建设。截至目前,深圳已发布四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涵盖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近200个应用场景,构建起覆盖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城市运行、重点行业赋能的全场景建设体系。

以司法领域为例,深圳法院上线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推动了85项流程的智能化改造。2024年7月至9月,深圳两级法院共结民商事案件8.7万宗,同比上升31%。AI助理在化解人案矛盾、统一裁判标准、规范文书制作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深圳相继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将人工智能升格为深圳“20+8”产业集群中的独立集群,并成立了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等举措,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展望未来,深圳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力度,每年投入最高3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的数学原理、基础架构、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相关重点领域。鹏城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也在积极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为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已支撑近千个国产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任务与算法发布,展现了深圳在人工智能算力领域的强大实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表示,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已具备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实力,应加快实施“中国算力网”计划,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