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开幕,中国冰雪经济在诸多体育赛事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冰雪装备产业也持续升级。从造雪机到冰道技术,再到航天、数字新科技的应用,国产冰雪装备正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然而,高端市场仍依赖进口,品牌塑造有待提升。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冰雪装备产业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热”效应。

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将于2025年2月7日晚盛大开幕,此盛事不仅标志着亚洲冰雪运动的又一次盛会,更彰显了中国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冬奥会、亚冬会等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事的推动下,中国的冰雪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冰雪装备产业也随之迎来了持续升级的新阶段。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冰雪装备产业正加速向产业链完备化、技术高端化、品牌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企业不仅要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更要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以高质量的产品塑造品牌形象,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在河北张家口的卡宾滑雪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现场繁忙而有序。一排排红色的造雪机整齐排列,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组装调试。据企业生产售后总监李杰介绍,这个雪季他们一直忙碌于满足国内外客户的订单需求。经过长期研发,卡宾滑雪推出了全自动造雪机鲲鹏SU8,该产品在性能稳定性、造雪量和造雪质量等方面已与国际品牌不相上下,并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卡宾滑雪董事长张鸿俊表示,自2010年公司成立以来,他们见证了中国冰雪经济的崛起和冰雪装备产业的升级。特别是冬奥会以来,国内冰雪装备产业链不断完善,从冰鞋、雪板到造雪机、压雪车,国产装备正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在冰雪装备产业持续发展的背后,技术迭代成为了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例如,北京艾尔豪斯膜式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直冷技术,不仅提高了冰质,还实现了70%以上的节能效果,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吨。此外,更多航天、数字方面的新科技也被应用到冰雪装备的研发制造中,为中国冰雪装备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此次亚冬会上,国产冰雪装备也崭露头角。冰雪欢腾公司总经理胡照会表示,他们公司此次为亚冬会提供了5款创新冰雪运动装备,包括两款双板、两款单板和一款碳纤维滑雪头盔。这是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首次为国际赛事提供核心雪具,展示了中国冰雪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尽管国产冰雪装备在部分领域已实现“并跑”,但高端市场仍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特别是在品牌塑造方面,中国企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宋赫民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冰雪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领域以代工贴牌为主,未能建立起有足够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他建议相关企业加强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结合用户需求进行持续改进,以高质量的产品打入全球市场,建立中国自主品牌形象。

冰雪装备产业的升级不仅是中国制造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缩影,更是中国冰雪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这条“冷”赛道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热”效应,为中国冰雪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图片及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