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AI导读:
近日,《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及种质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中国农学会科技成果评价,标志着我国在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刘诗平)在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良种奶牛作为核心竞争力备受瞩目。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牵头负责的《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及种质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在北京顺利通过了中国农学会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志着我国在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技术领域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
该项目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业面临的种源复杂、养殖规模差异显著以及气候环境多样等挑战,聚焦提升奶牛遗传潜力评价全面性的技术需求。王雅春教授团队通过创新研发,成功创建了涵盖奶牛繁殖、健康、长寿等关键功能性状的基因组预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平衡高产与高效的奶牛选育及扩繁新体系。这一技术体系的总体水平已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实施汇聚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奶牛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奶业协会和北京市畜牧总站等六家单位的智慧与力量。在过去15年间,项目团队在我国30个省份的40家大型奶牛养殖企业的118个牧场,累计记录整理了超过一百万头奶牛的产奶、繁殖和健康等数据信息,采样并测定了超过3万头奶牛的基因信息。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为创建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数据库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助力构建了适合我国产业特点的功能性状遗传评估技术体系。
目前,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及种质创新技术已依托中国奶业协会育种平台实现了产业应用,为我国自主选育优秀种牛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奶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王雅春教授表示,团队将继续扩大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数据库的规模,深化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安全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同时,团队还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奶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文章来源:新华社,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未做改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