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聚焦“六个融合”推进科创高地建设
AI导读:
2025年2月6日,武汉市举行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聚焦“六个融合”战略推进科创高地建设。去年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1万亿元,科技创新是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要素。今年将全力打造产业、赛道、企业三大新先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6日,武汉市迎来了新春“第一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这也是武汉市连续第四年聚焦科技创新领域,举办此类盛会。据2025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武汉将围绕“六个融合”战略,全力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回顾过去一年,武汉经济总量成功突破2.1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2%,城市能级实现显著提升。其中,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为武汉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武汉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中排名第13,国内排名第5。同时,《自然》杂志发布的《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也显示,武汉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列第9,国内排名第5。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武汉科技创新领域再添殊荣。在汉单位牵头完成的通用项目共获奖19项,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2,创下了历史最佳成绩。在大会现场,李德仁院士不仅获得了800万元的奖励,还被聘请为武汉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武汉市已出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武汉将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产业领域的全球创新策源影响力将持续提升,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也将加速形成。
在推进科创高地建设方面,武汉将围绕“六个融合”展开工作。这包括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拓展开放协同创新网络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这些举措旨在激发深度融合的动力、夯实深度融合的基础、突出深度融合的关键、畅通深度融合的路径、构建深度融合的格局以及凝聚深度融合的合力。
同时,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制造业创新,全力打造产业、赛道、企业三大新先锋。在围绕产业闯关方面,武汉将促进硅钢一期项目投产、推动低碳炼钢改造、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等,力争在多个产业领域实现规模突破。在依托产业创新平台方面,武汉将持续提升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能力水平,并推动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在聚焦产业队伍方面,武汉将力争全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500家,并吸引更多国家级产业基金落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本文旨在报道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规划。)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