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发布《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的指导意见》,旨在解决土地资源有限、成本高昂等痛点,通过创新政策举措,保障企业用地需求,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全球产业生态体系。

在国际大都市发展工业,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成本高昂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这些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难以回避的难题。2025年2月5日,正值蛇年开工首日,上海市规划资源部门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的指导意见》(2025版),该意见直击产业形势、工业瓶颈及企业迫切需求,力图实现“攻坚”与“突围”。

这是上海市首次全面且系统地梳理并集成了现行产业用地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便于企业查询与理解。针对关键问题,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与突破性政策举措。

具体而言,意见首次明确统筹规划产业基地、联动飞地、科创高地和物流洼地的整体布局,并首次提出推进创新型街区与创新型生态的建设。同时,明确了工业用地期满再续的要求,优质企业可享受“一企一策”的土地要素保障服务,且同一产业链的产业项目可组合供应。

政策发布现场

面向在沪企业,意见提供了差异化的增资扩产需求保障,共包含20方面55条政策,采用“1+3+1”的架构,主线围绕“五个中心”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强化总体规划统领、资源统筹及行政效率优化,以及事中事后的协同监管措施,确保产业与工业的本质属性。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产业用地规划处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旨在主动将资源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特别是链主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及中小企业,支撑优质企业发展壮大,满足现状工业企业正常改扩建等发展需求。

过去,一些在上海迅速成长的先进工业企业,因发展空间受限,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土地资源,不得不转移到外地。此次意见明确支持现状工业企业按照规划和产业导向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特别是位于规划产业区块之外的优质企业,也被纳入“保障范围”。

规划产业区块包括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两类,前者以制造业功能为主,后者强调产城融合。意见提出提供差别化支持政策,如支持符合“零增地”技术改造标准的现状工业用地纳入零星工业用地管理,并明晰不同情形下“零增地”技术改造路径。

此外,意见还首次体现了全球视野、战略考量与系统观念,支持高水平企业有效应对脱钩断链风险,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构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全球产业生态体系。

全球产业布局

在招商引资方面,意见提出多项创新举措,确保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应保尽保”,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首次提出产业用地储供一体化,加大产业用地需求、规划、储备和供应的衔接,建立优质产业用地储备库。

同时,意见支持同一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项目的组合供应,明确支持符合产业导向的用地企业的续期申请,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如支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用地方式。

产业用地储备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意见重点关注企业感受,提出提升规划资源全流程审批时效,推广“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等便利措施,并结合量子城市建设,加强工业企业“一张底图”和规划产业用地“一张蓝图”建设。

同时,意见首次提出建立产业用地价格信息监测平台,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并探索推进创新型街区建设和创新型生态营造,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群提供适宜的土壤和开放众创的氛围。

创新型街区

在加强协同监管方面,意见提出强化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措施,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加强产业用地供后监管,并首次提出搭建工业用地二级市场平台,规范交易流程,确保产业用地合法规范使用。

此外,意见还提出推动产业用地城市更新,建立意见收集反馈和政策更新机制,确保政策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