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碳纳米管行业迎发展良机,单壁碳纳米管成新动力
AI导读: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碳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导电材料,受益于快充、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迎来用量提升与产品升级。单壁碳纳米管性能优越,预计即将放量,为行业开启新成长周期。2030年碳纳米管行业空间419亿元,单壁管贡献41%。国内产能亟待释放,行业拐点将至。
中信证券近期发布深度研究报告指出,碳纳米管作为提升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与循环寿命的核心导电材料,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快充技术、固态电池及硅负极等前沿技术的加速渗透,碳纳米管不仅需求量持续攀升,产品亦在持续升级。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单壁碳纳米管——这一性能更为优越的新产品,预计即将实现规模化生产,为整个行业开启一个崭新的成长阶段。据我们估算,至2030年,碳纳米管行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419亿元,其中单壁碳纳米管将占据41%的份额,成为推动行业成长的主要引擎。
自2017年以来,碳纳米管行业格局持续优化,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天奈科技的市场份额已从2017年的31%增长至2023年的47%,道氏技术的份额也于2023年提升至19%,而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则有所缩减。这一趋势的形成,既得益于头部公司产品及盈利能力的持续领先,也源于电池客户验证门槛高、客户粘性强的行业特性,使得新进入者难以迅速获得客户认可。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快充、固态电池及硅负极技术的快速普及,为碳纳米管行业带来了用量提升与产品升级的双重机遇。单壁碳纳米管凭借其卓越的导电性能及轻量化优势,将引领行业进入新一轮的产品周期。据我们预测,至2030年,多壁碳纳米管浆料的市场空间将达到248亿元,2024至203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3%。若将单壁碳纳米管粉体纳入考量,则2030年碳纳米管全行业的市场空间将扩大至419亿元,其中单壁碳纳米管贡献41%,其CAGR更是高达43%。此外,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单壁碳纳米管的添加量较低,且具备较大的成本降低潜力,其对电池成本的提升幅度仅在1%-2%之间,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经济性。
目前,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市场主要由俄罗斯厂商OCSiAl主导,其已实现大规模量产。而在国内,无锡东恒、天奈科技等公司也已规划了数百吨级的单壁碳纳米管产能,道氏技术等其他厂商亦已达到中试或小试水平。然而,随着锂电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预测单壁碳纳米管粉体在2026年将出现约75吨的供给缺口,至2027年这一缺口将扩大至296吨。因此,国内产能亟待扩张与释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展望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升级,特别是快充、固态电池及硅负极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用碳纳米管的市场需求将迎来大幅增长。单壁碳纳米管有望为行业带来新一轮的成长周期,国内碳纳米管厂商将充分受益于这一产业趋势。因此,我们建议关注碳纳米管行业的相关公司,把握行业发展的黄金机遇。
(文章来源:财中社,本文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