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在市场需求放缓、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下,展现出强大韧性。通过克服物流受阻、成本上升等困难,钢铁行业实现平稳运行,为全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行业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

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在减量发展过程中,面对市场需求放缓、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以及利润锐减等多重挑战,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钢铁行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努力克服物流受阻、成本上升等困难,确保行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为稳定全国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为5.27亿吨,同比下降6.5%;生铁产量为4.39亿吨,同比下降4.7%;钢材产量为6.67亿吨,同比下降4.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指出,市场需求低于预期,钢铁产量同比下降。面对这种市场变化,各钢铁企业通过合理安排检修等阶段性灵活措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生铁、粗钢、钢材的产出量。

尽管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保持了减量发展的态势,但钢铁行业效益却出现了下降。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10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6%。其中,5月和6月的利润分别为167亿元和112亿元,亏损企业数量增多,亏损面扩大。

何文波坦言,钢铁行业面临的局势极为复杂,挑战前所未有。从近期的行业运行态势来看,钢铁行业已进入了一个较为困难的时期。由于需求明显不及预期,粗钢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出现同比下降,亏损面还在逐渐扩大。

然而,在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看来,尽管上半年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显著下滑,但行业总体资产状况仍处于历史较好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负债结构持续优化。通过推进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很多重点企业出台了稳增长保运行的措施,有效稳定了市场运行秩序。

张海登建议,钢铁企业要着重从供给侧入手,适应当前需求形势变化,通过自律恢复供需动态平衡,稳住合理价格,防止大起大落,提高发展效益。同时,要着力向发展质量要效益,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

张海登强调,国家对违法违规新增钢铁产能行为将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各地区、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产能置换的相关政策规定,相互监督。相关企业应自觉做行业秩序的维护者,维护好当前钢铁发展的良好环境。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也提出,要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落实钢铁行业各项政策措施,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同时,要压减粗钢产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大国内铁矿开发。

夏农再次强调,钢铁企业不能有任何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的侥幸心理。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巩固去年粗钢产量压减成果,2022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重点压减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

何文波指出,钢铁行业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主题,着力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问题,全面完成履行保障供给使命、实现钢铁产业自身发展、积极带动相关产业共同繁荣三大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初,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等12项具体任务,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张海登表示,“十四五”是中国钢铁工业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加速演进期,也是钢铁行业由大到强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钢铁行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