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GTC 2025大会将设“量子日”,微软宣布2025年为“量子就绪”之年
AI导读:
英伟达即将在3月举行的GTC 2025大会上宣布首个“量子日”活动,以庆祝和探索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同时,微软也宣布2025年为“量子就绪”之年,推出“量子就绪计划”。
《科创板日报》1月17日讯 近年来,“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计算)”似乎成了科技界的某种幽默表达,但近期英伟达的一系列动作,却将这一玩笑话推向了现实舞台的前沿。
近期,英伟达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先是其新AI芯片GB200因散热问题备受关注,甚至影响了顶级大客户的订单。紧接着,美国拜登政府又出台新规,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AI芯片出口实施配额和限制,英伟达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指责这是官僚控制,阻碍了半导体、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的全球营销。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英伟达并未停下脚步。除了AI芯片,英伟达CEO黄仁勋还有新的故事要讲——量子计算。据英伟达官网透露,即将到来的3月,英伟达将举办GTC 2025大会,而大会的第一个亮点活动也已正式揭晓,那就是“量子日”(Quantum Day)。
在3月20日的GTC 2025大会上,英伟达将宣布并庆祝其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届时,黄仁勋将与量子行业内的多家企业高管共同出席,这些企业包括Alice & Bob、Atom Computing、D-Wave、Infleqtion、IonQ、Pasqal、PsiQuantum、Quantinuum、Quantum Circuits、QuEra Computing、Rigetti、SEEQC等。他们将围绕量子计算的技术现状、潜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英伟达认为,量子计算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令人兴奋的前沿之一,这项技术有望解决许多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在药物发现、材料开发和金融预测等领域,量子计算有望实现巨大的飞跃。更重要的是,目前在量子硬件、纠错和算法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在量子日活动上,英伟达将发布自家量子计算的最新消息及进展,并展示其缩短实用应用时间表的具体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周多之前,黄仁勋在谈到英伟达的量子计算规划时,态度还颇为保守。他表示,英伟达可以制造与量子计算芯片一起使用的传统芯片,但要实现“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所需的量子处理单元数量是目前的100万倍,而且将这样的量子计算机推向市场可能需要15到30年的时间。这番言论在当时一度导致美股量子计算板块出现大幅波动。
然而,如今英伟达对量子计算的态度却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它不仅设立了首个“量子日”,还将其作为GTC 2025大会首个揭晓的活动。这一转变背后是否出现了什么新的转折点?或许只有等到3月的大会才能揭晓。
与此同时,美国当地时间1月15日,微软也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2025年将是“量子就绪”(Quantum-Ready)之年。微软战略使命与技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Mitra Azizirad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关键时期,可靠量子计算时代即将到来。”为此,微软还推出了“量子就绪计划”,旨在帮助客户制定清晰、全面的量子就绪战略。她认为,量子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很快就能看到量子计算机解决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推动新的商业价值。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