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2024年底正式发布,2025年9月1日实施。新标准强化防火阻燃要求,完善防篡改措施,引入北斗定位等功能,并设置生产销售过渡期。

新华财经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张晓洁、张辛欣)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全面执行。这一新标准的出台,标志着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的安全技术升级。

新标准的核心目标在于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同时减少交通事故风险。为此,标准中强化了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此外,还增加了对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空载反电动势、电感值差异系数的具体规定,旨在进一步减小车辆的最大制动距离,提升行驶安全性。

在防范非法改装方面,新标准也做出了诸多努力。它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等关键部件的防篡改要求,确保电动自行车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被非法改装,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同时,新标准还引入了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让消费者能够实时了解电动自行车的关键安全信息,进一步提升骑行安全。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的需要,新标准在部分安全性影响不大的指标上进行了适当放宽。例如,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原先的55千克提升至63千克,同时也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电动自行车企业开展产品设计生产并完成检测和认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新标准特别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同时,为了消化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库存,新标准还额外给予了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

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加大新标准的宣传力度,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向更加安全、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将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新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