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核电计划采取“核电+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核电和新能源项目,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业绩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核能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技术密集、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和国产化率高等特点,在国内拥有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相关企业展现出了独特优势。中国核电董秘张红军透露,截至2024年底,中国核电具备核准条件的核电项目有两个,并计划在2025年争取2至4台机组获得核准,核电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中国核电未来将采取“核电+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核电基地已达23个,核准在运、在建机组共102台,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将以每年6到8台机组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发展。

张红军指出,中国核电在核电项目厂址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核准名单。2025年1月7日晚间,中国核电公告显示,2024年度累计商运发电量为216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9%;新能源机组发电量同比增长42.21%。中国核电设定了2025年发电量目标为2370亿千瓦时,其中核电计划发电量为1954亿千瓦时,新能源计划发电量为416亿千瓦时。

中国核电将全力推进核电、新能源发展,并进一步研究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新型储能技术等,逐步转型为上下游产业链及技术集成的新能源产品供应商。截至2024年底,公司控股在运、在建新能源装机已突破4300万千瓦,并实现了多个重大新能源项目的突破。

作为国内核能发电领军企业之一,中国核电拥有核能、非核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核心产业。近年来,中国核电充分发挥核能多用途优势,有序推进“核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华龙一号、高温堆、快堆、小堆等堆型以及同位素生产技术革新,全方位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张红军表示,核能应用广泛,包括供热、供汽、制冷、制氢、制淡水等,在延伸产品方面,利用反应堆可以生产同位素。中国核电已成功掌握批量化在线辐照生产短半衰期同位素的关键技术,一举打破我国关键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将应用于多个医疗领域。

中国核电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每年分红比例均在35%以上,累计分红金额超200亿元。2024年7月,中国核电开展再融资工作,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40亿元,为高质量发展带来稳定的资金支持。

张红军表示,下一步,中国核电将进一步落实国资委的相关要求,树立以提升内在价值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强化资本运作能力,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交流,促进公司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