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展AI眼镜成焦点,2025年市场出货量将大增
AI导读:
CES展上,AI眼镜成为焦点,众多企业携最新产品亮相。预计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将大幅增长,中国市场出货量有望实现翻倍式增长,但厂商仍需克服成本和生态挑战。
在科幻影片中常见的场景——佩戴一款眼镜即可翻译眼前文字或拍摄生活瞬间,如今已随着AI眼镜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现实。1月7日至10日,被誉为全球“科技春晚”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盛大召开,AI眼镜成为此次展会的焦点。
今年CES上,AI眼镜领域迎来了“百镜大战”,众多企业如歌尔股份、雷神科技、仙瞬科技、TCL科技旗下的雷鸟创新及亿道信息旗下的亿境虚拟等,均携最新智能眼镜产品亮相。自2024年以来,华为、小米、百度、魅族、苹果、三星、谷歌等科技巨头亦纷纷进军AI眼镜市场。据VR陀螺统计,今年CES的“AR/VR/XR”展区中,中国企业参展数量高达59家,展现出AI眼镜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尽管AI眼镜在消费端尚未实现大规模普及,但CES上的热潮已预示着其未来的无限可能。IDC中国研究总监潘雪菲预测,到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280万副,同比增长26%;中国市场出货量则有望达到280万副,同比增长107%。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亦表示,AI眼镜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本届CES上,雷鸟创新携手博士眼镜推出了雷鸟V3 AI拍摄眼镜,售价1799元起。该产品集猎鹰影像系统、阿里通义千问独家定制大模型等创新技术于一体,实现了相机、AI识别、耳机、眼镜等多功能融合。AI眼镜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正成为AI智能终端市场的新突破口。
目前,AI眼镜市场玩家主要包括互联网厂商、大型智能硬件厂商、科技创新厂商和传统眼镜厂商四大类,各自拥有独特优势。例如,Meta、百度等互联网厂商在软件应用生态上具有优势;大型智能硬件厂商则拥有丰富的硬件定义和设计经验及完善的生态系统;雷鸟等科技创新厂商专注于AR/VR头戴设备解决方案;传统眼镜厂商则在渠道上更贴近消费者,常与科技厂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尽管2024年中国AI眼镜消费量仅百万量级,与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但中信证券研报认为,AI眼镜供应链的业绩释放元年可能最早在2026年到来。IDC预计,2025年中国AI眼镜市场出货量将实现翻倍式增长,但厂商仍需跨越成本和生态两大挑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