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培育行动方案
AI导读:
上海发布《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推动5款以上脑机接口产品完成临床试验,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并加快产业链国产化进程。
上海市政府近日发布了《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旨在抢抓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机遇。该《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两大阶段性目标:2027年前,推动至少5款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完成临床试验,面向失语、瘫痪等患者实现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恢复,并培育5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的自主创新企业,以及10家以上产业链上下游国内骨干企业;2030年前,脑机接口产品将全面实现临床应用,产业链核心环节自主可控,力求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
市科委介绍,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神经工程手段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互,在医疗、康养、教育、娱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赛道。上海将以医疗级场景为核心,重点推进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落地应用,同时鼓励非侵入式技术的发展。
具体而言,侵入式技术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进行神经信号采集,半侵入式技术则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颅骨下、硬脑膜外的部位,安全性更可控。非侵入式技术风险最低,但目前功能有限,其产品形态多为穿戴式设备。
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将依托产业配套支撑条件好、临床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产品研发。市科委支持创新主体联合医疗机构开展运动控制、言语合成、神经疾病治疗等产品的研发与临床试验,并鼓励企业面向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开展非侵入式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上海将培育脑机接口产业链主体,开展关键材料与零部件研发,加快产业链国产化。
此外,上海将构建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包括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微纳加工平台、动物实验平台等,吸引全球原创成果在沪孵化转化。为推动临床试验与应用示范,《行动方案》要求强化科学监管,建立科技伦理审查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建设临床试验基地,支持企业开展临床试验。同时,上海将积极推进脑机接口产品的医疗器械标准制定与检测技术研究,提升测试能力,优化测试服务。
为培育产业创新生态,《行动方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员参与企业研发和创业孵化,支持国际人才引进,鼓励建设专业孵化器与产业集聚区。上海还将建立脑机接口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对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