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市发布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6年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2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并培育10家以上优质企业。业界对2025年新型储能市场表现持乐观预期,储能产业迎来多项利好政策。

业界对2025年新型储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将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并打造两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同时培育1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优质企业。此外,该方案还设定了应用规模达到8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并期望储能削峰初见成效,带动产业规模接近千亿级。至2030年,上海计划通过引育结合形成千亿级规模的领军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实现尖峰负荷全削减,并进一步推动产业规模翻倍。

此方案还着重推动了多种储能装备和材料的规模化发展,如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等。压缩空气储能方面,上海将引导技术装备向百兆瓦级大规模发展,并加速形成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核心高端装备的规模化制造优势。热储能方面,将攻关显热储热技术和潜热(相变)储热技术,结合火电机组抽汽调峰等场景形成规模化储热能力。在氢储能方面,上海将攻关催化剂、膜材料等制氢关键技术,提高储氢和输氢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新年伊始,储能产业迎来多项利好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减少弃风弃光。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储能行业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十大趋势“蓄”势待发,包括大容量储能电芯研发量产加速、锂电企业加码长时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崭露头角等。

集邦咨询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21GWh,同比增长36%。中国、欧洲、美洲仍是主要市场,占全球储能新增装机的85%。在A股市场,涉及储能产业的概念股数量接近400只。尽管今年以来平均下跌2.77%,但仍有逾70股逆市上涨,其中海得控制累计涨幅达到77.23%,位居第一。然而,针对近期股价异常波动,海得控制发布公告称,公司当前的市盈率、市净率与同行业情况有较大差异,换手率较高,可能存在市场情绪过热、非理性炒作风险。

此外,以1月9日收盘价与2024年以来高点相比,141只储能概念股回撤幅度超过30%。但根据机构预测,其中18只股2025年和2026年的净利润预测增速均超10%。截至1月9日收盘,12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华阳股份滚动市盈率为9.01倍,最低。华阳股份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已实现3.5Ah圆柱电芯、185Ah方形电芯量产,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动自行车、应急电源、模块化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储能集成项目。

声明: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