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福建、河南、重庆等地通过会议及政策发布,对2025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包括提供财政奖励、推动重点项目高效转化、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等,旨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近期,福建、河南、重庆等多个省份通过会议及政策发布的形式,对2025年一季度的工业经济发展蓝图进行了周密规划。

以河南省为例,1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该政策明确指出,将对2025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10万元的财政奖励;若这些企业在同期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则奖励金额将提升至20万元。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实质性的财政激励,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指出,为企业提供直接的财政奖励和补助,是本次政策部署的一大亮点。这不仅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增加研发投入,还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本轮政策部署还着重强调了重点项目的建设。各地政府正积极推动重点项目的高效转化,力求通过加速工业项目的达产达效,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认为,重点项目建设是实现一季度工业经济顺利开局的关键所在,它能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产业层面,本轮政策部署同样关注重点产业的发展。各地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及科技创新能力,分别聚焦了不同的重点产业,如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这些重点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定海神针”,其工业增加值的稳定增长对于推动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无论是企业的发展、项目的建设还是产业的升级,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面对2025年一季度如何引导资本进入工业领域,拉动工业投资显著增长的问题,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建议,地方相关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工业投资政策,明确优惠措施和支持领域,并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两新”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和精准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