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人机共生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紫领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引领制造业转型,成为带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人民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夏晓伦)随着人机共生时代的到来,制造业如何精准定位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坐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日,在《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工运研究所副所长逄国君指出,在这场生产力变革中,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他们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赵越认为,新质生产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就业领域,它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国应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释放劳动创新潜力,并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

  根据《报告》显示,紫领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中的佼佼者,正在成为带动制造业转型的先锋队。他们广泛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既具备高超的操作技能,又拥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紫领人才在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表示,紫领群体的兴起是劳动者劳动禀赋、劳动技能以及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直接体现。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紫领人才既不同于传统的白领,也不同于蓝领,他们在新质生产力应用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进一步指出,紫领人才是工作内容革新的承接者、AI赋能中的优势群体以及自动化与数智化浪潮下的进化者。他们通常具备四个典型特征:以生产一线为主要工作场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广阔的职业成长空间。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翟东海认为,随着互联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行业和工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质生产力正在向智能制造、智能加工类企业转变。未来,高学历人才进入工厂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是由生产力和劳动者供应共同决定的。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吴帅则表示,在智能制造和新技术进一步渗透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未来的就业规模可能会缩减,但就业质量将逐渐提升。因此,未来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以及以紫领为场域的智能制造领域将是可预期的趋势。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