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市场快速增长,政策与经济性双重驱动
AI导读:
2024年新能源重卡市场销量大幅增长,预计全年销量超7万辆,市场渗透率突破10%。政策与经济性双重驱动市场需求激增,市场格局或将重塑,传统重卡车企面临新机遇。
2024年,尽管传统重卡市场表现疲软,但新能源重卡市场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1.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约1.1倍,创下了新能源重卡月度销量的历史新高。预计全年销量将超过7万辆,市场渗透率也将突破10%的重要门槛。
在商业领域,10%的市场渗透率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标志着新能源重卡已经成功度过了市场导入期,即将迈入加速增长和爆发的阶段。中金等权威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自2024年以来,新能源重卡的月度渗透率已从个位数迅速攀升至两位数,预示着未来市场将迎来趋势性的放量增长。
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和经济性的双重推动。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持续加码,为新能源重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货车电动化的政策措施,推动了中重型货车更大范围的零碳排放。特别是2024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中,首次明确了商用车补贴金额,其中新能源重卡最高可获得9.5万元的单车补贴,远高于国六柴油车的最高补贴金额。
另一方面,新能源重卡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随着动力电池材料价格的下降,新能源重卡的单车价格也在持续下降,与柴油重卡的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介绍,市场上部分主销的新能源重卡与柴油重卡的价格差已经缩小到20万元以内。用户可以通过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油电价差,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收回购买新能源重卡时多出的购置成本,而后续在实际运营中节省出来的能耗成本则成为净收益。
从燃料类型来看,电动重卡在中短途运输中具备更明显的经济优势。中金公司发布的相关研报指出,考虑电动重卡的自重损耗成本,若搭载标准282kWh电芯,对应200—300km续航的中短途重卡,其全生命周期成本较天然气重卡和柴油重卡仍有较明显的优势,同时可靠性表现也较好。然而,在长途运输中,电动重卡的经济优势相对较弱,但随着新能源重卡应用场景的拓宽和运营里程的增加,一些用户对于大电量电池的需求也在增加。为此,企业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如福田卡文汽车的高比能电池、宇通的三款T系列长续航版重卡以及中国重汽的豪沃TX中央驱动充电牵引车等。
钟渭平指出,虽然大电量产品能提供更长的续航能力,但也不能盲目追求。用户需要综合考虑运输需求、载货量及其他运营场景的具体条件,进行最优化匹配。通过计算出每公里的最优耗电值,实现收益最大化。
随着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新能源重卡市场仍处于起量阶段,进入门槛和竞争程度相对较低,但车企间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市场玩家主要包括传统重卡车企、工程机械类企业、跨界造车类企业以及新势力企业等四大类。然而,由于各车企在产品力、品牌力及成本、价格等方面尚未形成显著的差异化优势,用户对于不同品牌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忠诚度,导致市场份额频繁变动。因此,新能源重卡行业正步入多方角力的关键阶段,其未来格局或将重塑。
对于谁将有机会占得先机,钟渭平表示更看好传统重卡车企。他指出,随着新能源重卡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传统重卡车企在渠道及售后网络方面的优势将愈发凸显。与此同时,客户结构的转变也为传统重卡车企带来新机遇。如今新能源重卡的主要客户群体呈现规模化、集约化趋势,逐渐转向物流公司、车队和工程队等用户类型。他们对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传统重卡车企凭借其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
相比之下,跨界造车类企业在前期以直销+直服模式为主,在后期面临规模效应不足时,新增布局经销商网络的成本将远高于传统重卡车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响应市场的节奏。因此,新入局的企业要想脱颖而出,还需在产品质量、渠道建设、售后服务以及后续商业模式的变化等方面持续努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