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两新”政策过渡期及车企高增量目标下,车市价格战开年即打响。超过30家车企推出促销政策,部分品牌更推出“兜底补贴”。同时,多家车企选择直降参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以旧换新”及“置换更新”的“两新”政策过渡期,以及部分车企设定的雄心勃勃的增量目标推动下,2025年车市价格战在年初便早早打响。1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已有超过30家车企推出包括限时直降在内的促销政策,更有10余个品牌推出“兜底补贴”方案。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分会)预测,今年国内车市零售量将达到2340万辆,同比增长2%。

去年,得益于“两新”政策的拉动,车市实现了高速增长。在此基础上,今年车市增长2%的预期,对各车企而言,不仅意味着销量上的小幅提升,更预示着彼此间的竞争将愈发白热化。

车企“自掏腰包”续补

去年4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并持续加码;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又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其中,报废符合标准的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从1万元提升至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增至1.5万元。在落实上述措施的同时,各地方政府也针对汽车置换更新制定了相应的补贴细则。

然而,去年12月31日,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到期,各地的“置换更新”政策也同步截止。对此,车企纷纷自掏腰包进行补贴,“兜底”成为近期车市热词。例如,理想汽车宣布,今年1月1日至31日订购新车并交付的消费者,若符合特定条件且今年3月31日前购车发票所在地未推出地方置换补贴或不符合条件,可享受理想汽车提供的1.5万元现金补贴。

除造车新势力外,合资品牌也加入“兜底”行列。一汽-大众发布消息称,今年1月31日前,消费者通过置换(含报废)方式购买大众品牌新车,若新车开票所在地在今年3月31日前未发布国家报废或地方置换补贴,一汽-大众将对消费者进行现金“兜底”补偿,补偿力度参照去年政策补贴金额,且可叠加享受一汽-大众的厂家置换补贴。

据统计,今年以来,蔚来、乐道、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东风风神、上汽大众、吉利汽车、岚图汽车、阿维塔、极狐、深蓝等超10家车企推出“兜底”政策。极狐汽车更是推出双重“兜底”方案,若今年“两新”政策未出台,将按照去年政策为消费者“兜底”。

合力打破市场观望

车企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新车,背后是为了保住“两新”政策过渡期的销量。去年,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将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然而,尽管行动方案已落地,但汽车以旧换新的具体细则仍未出台,导致消费者产生观望情绪。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目前“以旧换新”政策旨在对2015—2020年期间燃油车巅峰期保有量的更新消耗,但半年时间不足以消耗上亿辆规模的基盘,政策产生的价格落差容易引发市场强烈的观望情绪。他期待国家能够尽早明确接续补贴政策,稳定消费心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也表示,去年12月最后一周的车市销量数据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担心下单后因物流时效、开票时间等因素无法获得国家和地方补贴。而车企的过渡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的观望情绪。

目前,国家层面2025年的相关政策尚未明确,但已有多地出台地方过渡措施促进汽车消费释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山西、海南等多个省市已相继出台地方性“两新”补贴接续过渡政策。

新车直降参战

在部分车企通过“兜底”补贴稳定销量的同时,更多车企选择直降参战。去年12月24日,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线“选购现车尾款立减”政策;12月27日,比亚迪汽车宣布对秦PLUS EV荣耀版和第二代宋Pro DM-i两款热门车型进行限时优惠活动。

两大新能源车玩家的下场,让各车企放弃试探直接开打价格战。据统计,目前已有超30个品牌推出降价政策,包括奇瑞汽车、广汽埃安、吉利、长安马自达、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东风本田等多家品牌。在优惠形式上,各家车企通过立减保险、积分兑换、置换补贴、现金立减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以一汽-大众为例,探岳车型限时售价13.98万元起,迈腾200万辆众享款车型限时售价13.98万元起,宝来限时售价低至7.98万元起。豪华品牌市场售价也均给出不同程度的让利政策,如宝马、奔驰、奥迪旗下车型均有优惠。

年销目标背后的压力

无论是降价还是“兜底”,车企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新车,背后是为了冲击更高的年销目标。据乘联分会预测,今年国内车市零售量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同时,去年国家“以旧换新”及各地“置换更新”政策持续释放汽车消费需求。

面对今年车市2%的销量增长预期以及“两新”政策对销量的拉动效应,车企纷纷将今年的销量目标提升。其中,小米汽车将今年交付目标从去年的13.5万辆大幅提升至30万辆;岚图汽车将销量目标从去年的8.57万辆提升至20万辆;零跑汽车则将今年的交付目标从近30万辆提升至50万辆。此外,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安等头部车企也均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了今年的交付目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虽然今年市场的增长预期为2%,但面对众多车企,这2%的增量空间并不大,意味着今年车企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