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
AI导读: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旨在实现具身大小脑技术引领,强化软硬件协同突破,加强共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具身智能+”多场景示范应用,并优化产业生态。
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网站消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已制定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意见时间为1月6日至1月10日。
图片来源: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网站
该《行动计划》旨在实现具身大小脑技术引领,强化软硬件协同突破,加强共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具身智能+”多场景示范应用,并优化具身智能产业生态。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了17项重点任务。
根据《行动计划》的规划,到2027年,北京将在具身智能领域实现显著提升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具身大小脑系统、整机控制芯片、全身运动控制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涌现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成果,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智能、高效和规模化应用。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完善,建设一批高能级共性技术平台,构建千万条规模的高质量、多模态具身数据集,并建立中试验证平台和开放测试平台,以提升产品迭代速度。
此外,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形成量产产品不少于50款,实现规模化行业应用不少于100项,量产总规模将率先突破万台。同时,创新生态也将持续优化,建设2—3个具身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并打造1个具身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基地,以营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学术和产业生态。
在加强共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研究高效可扩展、可控可交互的下一代视频生成模型,并融入物理规律与常识,构建具身智能世界模型。同时,针对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原型设计、柔性制造、小批量生产等全方位中试服务需求,将加强3D打印、机加工、PCB加工、非标部件等加工设施部署,设计和建造定制化的生产设备及工具,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迭代速度。
在强化具身软硬件协同突破方面,《行动计划》则提出了提升传感器、减速器、一体化关节、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供给能力,优化精密加工工艺,并研究机器人的轻量化技术,研发轻质高强度材料、柔性材料及高性能电池,以提高续航能力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