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I导读: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于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核电技术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了力量。
中新社记者近日探访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漳州核电基地,深入了解了漳州核电1号机组在建设过程中的突破以及批量化建设工程在标准化设计方面的改进与优化。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负责该基地的开发、建设和运营,致力于打造中国综合性清洁能源基地。
据该公司新闻发言人李彬介绍,漳州核电接过“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接力棒后,通过成熟的装备制造体系和标准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充分吸收前期建设与运行的经验反馈,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优化,使“华龙一号”的安全性、经济性、先进性不断迭代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漳州核电基地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其中,漳州核电1号机组于2019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是中核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五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历经1800多天的建设后,该机组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设备成套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继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龙一号”能顺利投入商用,离不开中核集团自身具备的核工业体系能力优势以及各方的协同努力。通过联合58家国有企业和140余家民营企业,共同突破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在设计方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设计团队完成了“华龙一号”机型融合及反应堆系统技术方案,并开展了多项设计优化和改进。同时,针对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和堆内构件等主设备,采用了成熟的设计方案,制造工艺得到国产化验证,国产率达90%左右,原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
此外,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还在漳州核电1号机组中首次应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DCS“龙鳞”系统,并成功实现了棒控棒位系统、堆芯测量系统、棒电源系统等仪控系统的应用。
数据显示,“华龙一号”每台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环保效益显著。目前,漳州核电2号机组处于调试阶段,将于2026年并网发电;二期工程的3、4号机组也已于2024年开工建设。基地全部投产后,预计将每年发电600亿度。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