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营企业:创新引领,蓄势待发
AI导读:
天津民营企业通过商业航天、氢能等未来产业创新,以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转型升级,蓄势待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几天前,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云遥一号”系列12颗小卫星成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标志着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被纳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商业气象卫星落地应用创新市场机制。
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峰辉表示,这一突破不仅展现了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新力量,更是天津民营企业向“新”求“质”、积极转型的缩影。新年伊始,天津民营企业蓄势待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近期,天津荣程新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氢扬动力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制造基地竣工投产,年产能可达2000台套,主要用于研发和生产大功率、低功耗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氢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将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荣程新能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已累计投放约7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计划依托新投产的研发制造基地,推动氢能在多领域多场景的应用。这些创新举措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2024年,《天津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正式出台,旨在通过技术驱动和应用牵引双向发力,大力培育未来产业新生态。同时,天津也并未忽视传统产业,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条例、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产业的转型升级。
走进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可以看到AGV穿梭、机械臂飞舞的繁忙景象。这里平均每9秒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下线,每24秒就有一台台式电脑下线,年产可达数百万台。联想集团政府事务部负责人谢小可介绍,这是联想集团功能最齐全、智能制造程度最高的智能工厂,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工厂达到业内零碳制造的较高水平。
天津市民营企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前三季度,天津市评价入库科技领军(培育)企业308家,其中民营企业约占72%,成为地方经营主体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便是一例,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成功向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服务商转型,并自主研发了天津市首个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
此外,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发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过去一年,企业研发投入占总体营收超过两成,约400项专利支撑企业打造出多款在国际市场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创新要素的不断叠加,让天津的“硬核”产品走向世界舞台。
2024年前三季度,天津民营经济增加值为4798.3亿元,同比增长6%,超过2023年全年4.5%的增速。天津民营企业正抓住新空间和新机遇,破浪前行。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天津将继续利用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政策优势,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