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高性能2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在青岛投产,青岛在固态电池领域向产业化迈进。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开始放量,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项目上取得进展。

固态电池正迎来其发展的关键时刻。

近日,高性能20Ah(安时)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在青岛崂山区的巨峰光学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投产并试运行。该中试线由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具备月产10片20Ah电池的能力。

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青岛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实现产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将为绿色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完善产业链配套,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青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据青岛新闻网报道,青岛能源所研究员武建飞介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越以及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等优点,有望解决传统电池存在的易燃易爆、低温掉电、寿命有限、续航里程短、充电速度慢等问题,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备受瞩目,被视为车载电池的理想选择。

固态电池是一种与液态电池相对的电池形态,通过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目前,固态电池按电解质类型主要分为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三个发展方向,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视为一项前沿的颠覆性技术。

在国内,宁德时代、中汽创智、蜂巢能源、国联动力等公司已相继开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研究,目前均处于实验研发阶段。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CTO许金梅曾表示,尽管目前尚无完美的固态电解质,但硫化物路线有望率先取得突破。

万联证券的研报指出,固态电池产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出货规模较小。2023年,固态电池出货规模达到GWh级别,主要以半固体电池为主,全固态电池仍处于实验阶段。然而,基于对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和降本路径的深入分析,EVTank预计固态电池将在2025年开始大规模放量,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市场中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10%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项目上取得进展。南都电源承担的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高比能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制造技术开发”已通过验收评审。先导智能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并实现关键设备覆盖,为韩国头部电池企业客户定制的固态干法电极涂布设备已发货至客户现场并获得高度认可。德福科技自主研发的雾化箔和多孔铜箔产品可作为固态电池应用的解决方案,已完成近70余家客户的送样工作,均处于电芯测试阶段。此外,天齐锂业已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硫化锂产业化相关支持工作,并与十余家下游客户进行打样。当升科技研发的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孚能科技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计划在2025年进行放大验证。

然而,过去一年多来,固态电池板块相比大盘指数表现不佳。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1月3日收盘,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概念股平均下跌9.88%,大幅跑输同期上证指数。其中,天齐锂业、恩捷股份、信宇人、中自科技、盟固利等累计跌幅超过40%。尽管如此,仍有8只概念股逆市上涨超过20%,包括宁德时代、三祥新材、比亚迪、德尔股份、南都电源、天奈科技、上海洗霸、有研新材。

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1月3日收盘,固态电池概念股中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的有10只,包括江苏国泰、江苏国信、长城汽车、璞泰来、当升科技等。市净率低于2倍的有26只,其中3只股票处于破净状态,分别是江苏国泰、帕瓦股份、江苏国信。

展望未来,根据5家及以上机构的一致预测,2025年至2026年净利润增速有望超过20%的固态电池概念股有17只。以最新收盘价与一致预测目标价相比,上涨空间超过20%的股票有8只,分别为新宙邦、比亚迪、先导智能、海目星、国轩高科、恩捷股份、天赐材料、当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