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逆势而上,新能源汽车引领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超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突破100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占比超七成,汽车产业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但价格战和流量战挤压生存空间,需转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各大车企纷纷发布2024年产销数据快报,我国汽车市场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100万辆大关,稳居3000万量级台阶。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有效需求的挑战,我国汽车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逆势而上,产销量创历史新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量的增长之余,我国汽车产业也在加快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领域尤为突出。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迈过1000万辆大关,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超过1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国内渗透率已超过50%,意味着每售出两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市场主流。
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劲推动下,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占比持续攀升,2024年10月已超七成,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同时,我国汽车出口也持续增长,2024年有望突破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引领者,正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我国汽车产业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国家的果断决策和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行业企业则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突破技术难题,提升产品性能,赢得了消费者认可。此外,我国坚持全球分工合作,构建了优质高效的国际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我国汽车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和流量战使得大部分车企增收不增利,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必须摒弃一味追求速度与规模的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从“有没有”到“优不优”,从“快不快”到“好不好”的转变。对汽车产业而言,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和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包括构建起整车厂与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之间“有利可图”、相生共益的产业生态。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权重占比和品牌形象,还能实现全产业链共享发展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