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苏州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8万亿元的目标,并计划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苏州将稳定外资外贸基本盘,扩大制造业有效投入,为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劲动力。

1月3日,被誉为“中国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召开了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据证券时报记者报道,苏州在“新年第一会”上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8万亿元,工业投资和各类创新性指标均保持约10%的增长;至2026年,将打造四大万亿级产业,并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为实现2025年的新型工业化推进目标,苏州计划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该计划包括实施产业梯次培育,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水平迈进,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并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苏州还将落实省、市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5%和40%。

苏州将扎实推进“培优育强、专精特新”战略,做强“链主企业”,并推进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此外,苏州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计划全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200家。

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方面,苏州将加速推进AI与制造业的融合,发挥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应用中心的作用,计划引育超过100个工业垂类大模型,实现智算规模达到10000PFLOPS。同时,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强化公共算力平台的调度功能,进一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苏州还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创新平台和实施重大攻关项目。为此,苏州将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并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90%。

此外,苏州计划实施扩大制造业有效投入行动,确保“资金充足、土地管够”。具体措施包括设立1100亿元新型工业化系列基金(含900亿元产业基金和200亿元并购基金),新增制造业授信额度超过5700亿元,推出一系列面向产业科技的保险产品。同时,苏州将确保新供产业用地不少于20000亩,并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作为开放大市,苏州的“进出口强”是其“经济强”的显著特征。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苏州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3856.9亿元,同比增长6.7%。在新的一年里,苏州计划稳定外资外贸基本盘,培育转化一批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推动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并设立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加快布局海外商务服务机构。同时,苏州将扩大中间品贸易和跨境电商规模,计划全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翻番,并支持更多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拓展新兴市场。

此外,苏州还实施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全力做好“响应需求,增值服务”,并成立了市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构建“1+10+N”企业服务体系。在会议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并投产,其中包括220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998亿元;以及166个投产(启用)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796亿元。这些项目覆盖了新能源、精密机械、人工智能、高端纺织等领域,为苏州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