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标志着绿色转型战略取得重要成果。文章探讨了我国绿色转型的战略地位、紧迫性以及带来的商业机遇。

2024年11月14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见证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历史性时刻——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出生产线,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这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初步探索到如今的加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我国绿色转型战略的生动体现。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力,更预示着一个绿色、低碳的未来。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发展,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到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国绿色转型的步伐日益坚定。

“加快”到“加紧”,一字之变,却透露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提升和对绿色转型发展紧迫性的深刻认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指出,这一微调不仅向国内外传递了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决心,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要以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统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巩固扩大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打造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所占比重。

中国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认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能简单淘汰传统产业,而应着力加强绿色低碳科技领域基础研究,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手段,引导传统产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利用。

史丹还强调,我国应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以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供应链建设为抓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推广节能节水和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模式,以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环保设备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王遥建议,企业应积极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加大绿色研发投入,聚焦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顺应绿色转型的大潮。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