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影视行业:新生产模式的探索与挑战
AI导读:
2024年,AI开始在影视剧中担任主角,央视频、博纳影业与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多部AI作品。AI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影视行业各环节起到降本、提效、增质作用,但仍无法完全取代核心主创人员。
在2024年之前,AI多作为非实物角色出现在《2001太空漫游》《终结者》《流浪地球》等经典影视作品中。然而,2024年成为了AI在影视剧中“登台唱戏”的元年,甚至在部分作品中担任起了主角。央视频、博纳影业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纷纷推出AI微短剧,其中快手联合多位知名导演打造的AIGC电影短片更是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
影视行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从爱迪生的有声电影到逐格摄影技术的应用,再到计算机技术和3D、CGI的普及,科技每一次大规模商业落地都推动了影视行业的质变。那么,此番AI的广泛应用,究竟能为影视行业带来哪些层面的提升?是短暂的行业研发试验,还是新生产模式的商业转化?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认为,生成式AI将为中国娱乐产业带来弯道超车机会,成为未来每一位创作者的新质生产力。在AI的加持下,无论是普通创作者还是专业创作者,都能创作出更好、更有价值的作品。同时,AI工具的应用也让项目早期的概念海报等制作更为便捷,制片人的技能也因此得到了拓展。
爱奇艺基础架构和智能内容分发事业群总裁刘文峰判断,生成式AI会成为重塑创意行业的力量,让个人或小团队能力变得更强,突破创意极限,并推动短视频个性化分发和长视频圈层化、个性化发展。同时,用户偏好的更新速度加快,也将带动产业迭代速度迅猛提升。
从实际情况来看,2024年AI在微短剧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尽管AI短剧数量众多,但在质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方面,距离真人表演尚有距离。同时,观众对AI生成的影视作品并不买单,AI“表演”的票房和评分均不理想。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目前AI大模型技术在特效制作上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而从事电影制片的金妍则认为,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可分为增强观看体验和作为辅助工具提高制作效率两个方向,现阶段AI主要作为工具属性存在。
多位从业者表示,AI只是更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帮助创作者提升能力的工具,而优秀的创意和卓越的审美是AI时代的稀缺资源,创作的核心依然是人。AI可在策划、制作、宣发等各个环节起到降本、提效、增质的作用,但无法完全取代编剧、导演、演员等核心主创人员。
据多家长视频平台提供的信息,在策划阶段,通过AI工具,制作人可提升数倍的阅读效率,还可应用于剧本评估、改编之中。在制作环节,AI可快速生成角色原画、数字场景等,大大缩短制作时间。在配音方面,AI配音也相当成熟,加强了华语影视内容出海的力度。在宣发环节,AI可自动识别生成不同风格的角色海报,实现更好的播放转化效果。
导演贾樟柯在与快手联合制作推出的AIGC短片《麦收》中,探索了AI在电影创作中的可能性。他表示,创作者应与科学家、科技人员共同努力,触碰AI技术的边界,创造更多应用场景,推动AI快速发展。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