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2024年结束,锂电负极材料市场迎来新变革,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成为推动市场持续发展的两大动力。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快速发展,负极材料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头部企业加速扩张,海外布局成为重要方向。

随着2024年的结束,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预示着新一轮的变革与增长。多位行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将成为推动负极材料市场持续繁荣的两大核心引擎。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的蓬勃发展,为负极材料市场带来了持续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正推动负极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业内普遍认为,尽管当前负极材料环节盈利尚可,但总供需仍处于宽松状态,预计2025年负极价格或维持低位运行。然而,随着负极头部企业成本优势的不断放大,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供给端扩张放缓,行业供应格局有望得到持续改善。

回顾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承压前行,行业竞争加剧。在供需格局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材料企业纷纷寻求突破。贝特瑞高级副总经理杨红强指出,尽管前两年行业增速高达30%以上,但近期增速有所放缓,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在20%以上的稳定增长。他同时表示,新能源行业整体仍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行业内卷现象正在缓解,价格趋于稳定,预计2025年负极材料市场价格将稳中有升。

广发证券电新首席分析师纪成炜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迎来深度电动化,负极材料也将与其他主材一起迎来反弹。2024年上半年负极材料市场实现了29%的增长,全年产量预计将达到200万至210万吨,表明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同时,资源正在向头部企业集中,头部企业出货量持续增长,而二三线厂商则面临盈利能力持续承压的困境。

在技术创新方面,负极企业正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新一代连续式石墨化箱式炉,通过优化工艺与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快充产品和硅碳负极等高端产品的加速渗透,让负极行业在同质化中寻求差异化竞争,以提升对下游的议价权。贝特瑞、坤天新能等企业纷纷加快高端负极研发步伐,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海外布局也成为负极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企业纷纷在海外设厂,以满足海外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然而,切入海外市场也并非易事,璞泰来日前就因未获得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的批准,终止了瑞典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

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负极行业仍保持乐观。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将推动负极材料性能的提升,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尚太科技也表示,预计负极材料价格将触底反弹,行业整体价格在2025年有望得到一定修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