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综述了近期汽车行业的重要新闻,包括哪吒汽车桐乡工厂复工、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超30万辆、八家日本车企全球产量连续下滑、长安凯程完成超20亿元A轮融资以及三部门发文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等内容。

NO.1 哪吒桐乡工厂将于2025年1月4日全面复工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哪吒汽车桐乡工厂计划于2025年1月4日正式全面复工,专注于生产哪吒L和哪吒S猎装版车型。该厂已向相关生产人员发出复工准备通知。目前,哪吒汽车拥有南宁、宜春和桐乡三大生产基地,分别承担着不同车型的生产任务。其中,南宁工厂专注于哪吒X及出口车型的生产,宜春工厂则主要负责哪吒S和哪吒GT的生产。此前,哪吒汽车曾陷入大规模裁员和工厂停工的舆论风波。

点评:哪吒汽车桐乡工厂的复工计划,为公司恢复生产带来了积极信号,尤其是在经历裁员和停工风波后。此举将显著提升其车型供应能力,并有望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该复工计划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新能源汽车板块。

NO.2 雷军宣布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超30万辆

2024年12月31日,在一场跨年直播活动中,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透露了小米汽车的发展数据:2024年小米SU7总交付量达到13.5万辆;小米汽车已开设200家门店,覆盖58个城市,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超过30万辆的交付目标。同时,雷军针对“仅花费100多亿造车”的传言进行澄清,表示实际投入远超此数,包括汽车研发、工厂建设及员工工资等费用,总计已接近300亿元。

点评:雷军宣布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超30万辆,彰显了小米在汽车市场的强劲扩张势头。这一目标将推动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的关注度提升,特别是电动汽车和智能制造领域。整体来看,市场对小米进军汽车行业的信心将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提振投资者的积极情绪。

NO.3 八家日本车企全球产量连续下滑

据日本《工业新闻日刊》报道,丰田等八家日本乘用车制造商公布的2024年11月生产、销售和出口数据显示,全球产量降至212.2162万辆,同比下降11.0%,已连续七个月呈现下滑趋势。除铃木外,其余七家车企的全球产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分析指出,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泰国等国收紧贷款审查对日本车企的产销造成了不利影响。

点评:日本八大车企全球产量持续下滑,凸显了市场环境的严峻性。此趋势不仅打击了汽车行业的整体信心,还可能对供应链及相关产业造成连锁反应。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融资环境收紧的双重挑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车企的应对策略及在全球市场的调整能力。整体来看,市场对此持谨慎态度。

NO.4 长安凯程成功完成超20亿元A轮融资

近日,长安凯程宣布顺利完成超20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长安汽车、政府产业基金、兵装系基金、建信投资及其他战略和市场化投资人共同参与。此前,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长安凯程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增资扩股,成功引入10家投资者,增资金额总计20.8亿元,新增注册资本4.24亿元。其中,长安汽车以现金和无形资产方式合计增资5亿元。

点评:长安凯程成功完成超20亿元A轮融资,标志着其在资金实力上的稳健发展。此轮融资不仅增强了公司的财务基础,还吸引了长安汽车及多家投资者的关注,体现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可。这一举措有望为长安凯程在智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NO.5 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发展

近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氢能物流干线和沿线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多个场景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同时,方案强调要高质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车辆推广和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开发应用。

点评:工信部等部门的这一政策举措,标志着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布局和深化。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持续迭代,氢能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将受益于政策导向,推动整个氢能及汽车相关行业的活跃度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判断投资风险,并承担相应责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