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纺城:传统纺织市场变革中的生命力
AI导读:
绍兴市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近年来,传统纺织交易市场正在经历变革,贸易政策、电商渠道等因素推动市场变革。尽管有客流减少和租金下滑的报道,但整体而言,市场内生意仍呈增长趋势,且头部效应愈加明显。
绍兴市柯桥区的金柯桥大道与万商路交汇处,是国内及全球纺织品交易的咽喉地带。以此为圆心,方圆几里内,交错的街道与河流将占地百万平方米的街区分割,遍布着各类纺织专业市场。
这些市场内,毛纺、化纤、绣花、烫金等各类纺织品应有尽有,从坯布到蕾丝,各类产品分门别类。这里又名“中国轻纺城”,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年交易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全球的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轻纺城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4000亿元。
在交易额快速增长的背后,传统纺织交易市场的运作规则正在重塑。贸易政策、电商渠道、市场需求和产业供给都在推动市场变革。尽管有报道称2023年以来中国轻纺城内客流减少,部分铺面租金下滑,但整体而言,市场内的生意仍呈现增长趋势,且头部效应愈加明显。
市场内铺面租金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头部商家聚集的一层租金普遍上涨,而二、三层则视租户经营情况而定,部分出现下滑。上市公司轻纺城是中国轻纺城的绝对支柱,下辖8个专业市场、3个物流园区,占地面积4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所属营业房2.5万余间,占中国轻纺城传统交易区70%以上的份额。
其中,东市场和北市场最为热闹。北市场位于中心地带,是柯桥区占地面积最大、营业房最多的单体市场。东市场则是高端产品、潮流产品的聚集地,人气最旺。轻纺城内的租赁方式主要有“直租”与“中介”两种,长期商户构成了交易市场运作的底层基础,中介渠道则为市场带来了灵活的博弈空间。
近年来,商场的“首层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楼租金普遍上涨,而高楼层租金较以往出现明显下滑。不少高楼层铺面已经空置或贴出转租告示。然而,人气的变化已不能完全代表市场的景气程度。一些小型市场关门,商户们实际上存在一定的预期回流。
农历新年前一般是纺织市场的淡季,但一些产品更加To C(比如服装用料)的商户们仍期待下游客户开启节前补库节奏。不过,据调研,进入12月中旬,下游纺织市场并未出现集中备货迹象。但在一些细分领域,如冲锋衣面料、羽绒服面料等户外保暖面料领域,仍有表现不错的商家。
目前的纺织交易市场内存在一个特征:越To B的商家相对越稳定,越To C的商家表现越好。此外,头部商家的表现也会越好。与传统商业综合体不同,作为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有着独特的“景气因子”——找布人。他们穿梭在市场中寻找布料,满足客户需求。
电商与找布人重塑着这座传统市场的找货逻辑,也间接改变了市场人气与实际业绩的关联度。市场的生命力不会消失,产业根基仍很扎实。构成中国轻纺城整体生命力的不仅仅是市场一层的头部企业,还有高层的小微商家。如何过得更好,是每个位于二、三层的腰部及尾部商户需要破解的课题。
中国轻纺城内出现了一些新的布料专营区,这是市场管理层想要拢市、再造市的举措。例如,北市场三楼原本的窗帘布区域经营萎缩流失、开门率降低,市场主动将三楼整体回租,并定位为蕾丝、网布专区。一些商户因此受益,房租优惠加上产业聚拢,足以维持生意。
轻纺城董事长潘建华表示,公司主要将从贸易激发发展、调整服务模式、培育创新品牌等维度提振市场。公司更希望有更多工贸一体的企业出来,对市场有信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