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光伏产业链企业陷入价格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发布综合成本数据。但部分企业仍低于成本价竞标,破坏健康生态。解决之道在于全产业链协同努力,推动技术进步,守住行业底线,维护市场秩序。

  自今年年初以来,光伏产业链内的企业纷纷卷入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漩涡。一些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甚至采取低于成本价的竞标策略,意图以此压制竞争对手。然而,这种非理性价格战不仅大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对光伏行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形成了“内耗式竞争”的恶性循环。

  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下半年密集组织龙头企业及业内多家企业召开研讨会,并成功达成了行业自律共识。为强化行业监管,协会自10月起至12月,连续发布了光伏主流产品各环节的综合成本数据。据2024年12月最新数据显示,在不计折旧、硅料和硅片环节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最终组件含税成本(含最低必要费用)为0.692元/W。协会呼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参与市场竞争时避免低于成本价的销售与投标行为,以此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光伏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

  尽管行业初步达成了自律共识,但这一共识正面临严峻考验。近期,在某集中式招投标活动中,仍有部分光伏企业以低于协会公布的最低成本价参与竞标,严重破坏了行业的健康生态。协会虽能倡导行业自律,却难以直接约束下游需求方,尤其是那些在大型招标项目中拥有较强话语权的企业。这些企业过度看重价格因素,可能进一步加剧恶性竞争,忽视低价竞标背后的产品质量隐患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短视行为不仅削弱了光伏行业的公平竞争机制,还可能最终损害终端用户的权益。

  价格战若无底线,最终将无赢家。若仅靠部分企业自律,而其他企业继续采取恶性竞争方式,将导致守规则的企业反受其害,破坏整个市场的公平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竞争会进一步阻碍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能优化。在当前行业快速发展但供需失衡的背景下,淘汰落后产能显得尤为迫切。

  要破解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还需依靠市场手段。首先,光伏企业应主动减少落后产能的生产规模,限制扩张速度,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过度竞争只会削弱企业盈利能力,损害行业整体利益。其次,龙头企业应积极推动兼并重组,逐步淘汰缺乏竞争力和技术落后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双重提升,是打破恶性竞争的重要手段。

  此外,行业协会也需进一步改进成本价测算方式,针对不同性能、规格的产品进行精确定价,以更具针对性地指导下游终端企业的选择。这不仅能提高定价的科学性,还能增强行业自律的可操作性。而对于下游终端企业来说,必须改变“唯低价论”的思维模式,重视光伏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企业的服务能力。无视低价竞标的风险,只会在短期利益中埋下长期隐患。

  总之,打破光伏行业恶性竞争的关键在于全产业链的协同努力。只有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守住行业底线,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光伏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行业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创新驱动和技术升级,更取决于所有市场主体能否共同遵守规则。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