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光伏行业深陷困境,产能调控成主旋律
AI导读:
2024年光伏行业经历艰难岁月,亏损、裁员等负面情绪笼罩,产能调控成为主旋律。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BC电池技术突破,但海外市场面临贸易壁垒考验。行业反转在即,供需新周期有望开启。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2024年,光伏行业深陷泥潭,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艰难岁月,亏损、薪资削减与裁员等阴霾笼罩着整个产业链,使得行业情绪降至冰点。
岁末之际,企业纷纷采取“自律”措施,限制产量,同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为明年制造端的产量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回首这一年,光伏行业在深度调整期的泥沼中奋力挣扎,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下滑,为全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全年光伏多晶硅价格暴跌超过35%,硅片价格更是下滑超45%,电池与组件价格亦下跌近30%。
这一系列的价格下跌,直接导致了国内光伏制造端产值及出口额的双重下滑。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至10月,国内光伏制造产值约为7811亿元,同比下降43.17%;同期出口总额则降至281.4亿元,同比下降34.5%。
企业层面,更是苦不堪言。此次行业波动所带来的亏损规模,远超此前三个周期。仅行业前五的龙头企业,在前三季度就已亏损近200亿元。
资本市场同样寒意逼人。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超过十家光伏企业终止了IPO进程,包括中润光能、润阳股份、一道新能、三晶股份等,同时有12家企业终止了再融资项目,涉及金额超过400亿元。
此外,多家二三线企业及跨界企业因资金链紧张,选择终止或延期规划产能,部分财务状况恶化的企业更是直接面临破产重组的困境。自2024年以来,已有爱康科技、中利集团(002309.SZ)、东旭蓝天(000040.SZ)、聆达股份(300125.SZ)等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被ST处理,甚至退市。
然而,在技术层面,2024年也见证了诸多突破,BC电池的声量显著增强。尽管“TOPCon占据行业主流”的论调依旧未变,但其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在隆基绿能(601012.SH)、爱旭股份(600732.SH)等企业的引领下,BC电池的量产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该技术的研发之中。
两家BC技术的主要公司坚信,BC将是晶硅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预计两到三年后,BC市场份额将占据50%以上。
在应用端,得益于成本的下降,今年光伏新增装机仍实现了同比增长。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达206.3 GW,已逼近2023年全年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230-260 GW,再次刷新历史新高。
过去一年,海外市场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贸易壁垒考验,情况甚至更为严峻。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长期受制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困境,尤其是对美出口,面临着201、301关税等高关税壁垒,东南亚的产能也遭受“双反”税率的影响。特朗普政府的上台,为光伏出口的未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目前看来,最优的解决方案是赴美设厂,或是与当地企业合资建立产能。
随着年底的临近,光伏行业产能调控愈发深入,行业协会、企业及政府层面均意识到,仅凭市场调节,行业落后产能难以顺利出清。为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上海召集了相关座谈会,并明确表示低于成本投标中标的行为将涉嫌违法,将定期调研和测算行业成本并对外公布,以供全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修订后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提高了光伏准入门槛,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原20%提升至30%。
在宜宾举行的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期间,业内多家企业就控产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商讨,并流传出相关企业的生产配额数据。针对项目招投标价格低于倡议的成本线的情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频繁出面发声质疑。
12月24日,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两家硅料龙头先后在官微发布公告称,将进行高纯晶硅项目检修及减产。据界面新闻了解,另一家龙头协鑫科技(03800.HK)的相关决策也正在制定中。这是自2020年开启新一轮光伏周期以来,首次出现硅料龙头集体官宣减产。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可以预见,产能调控将成为2025年光伏行业的主旋律。
尽管中央层面已经定调,但光伏行业已经高度市场化,企业产能出清的具体程度及时间节点,仍难以预测。一位光伏行业人士表示,以目前的需求情况测算,在未来半年内,多晶硅月度产量需维持在10万吨左右或以下,市场的供需才有可能达到平衡状态。
“这需要企业共同控制产能。”该人士称,近日市场有传闻称硅料将涨价,但实际成交量很小。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企业的态度和产能落实情况,对未来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分析师谭佑儒表示,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创历史新低,但光伏企业仍在努力维持市场份额,从而加剧了负和博弈。尽管光伏企业进一步降低了开工率,且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呼吁提高组件价格,但目前尚未找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方案。
“我们很难预测明年的全球多晶硅产量,需求仍然无法赶上供应。如果光伏行业的开工率在50%-60%之间,明年多晶硅供应量将接近200万吨。”谭佑儒指出,预计四大龙头制造商和青海丽豪可至少供应133万吨多晶硅,足以支持约630 GW的产量。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多晶硅价格将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之前维持在当前水平。一旦多晶硅价格上涨至足以使工厂恢复盈利能力的水平,许多停产的工厂可能会重新开工,从而抑制价格大幅反弹。
谭佑儒预计,明年无论是可以直接从中国采购光伏组件的自由贸易市场,还是那些受贸易壁垒保护、需要从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采购组件的市场,都将继续面临供应过剩的问题。
“光伏制造商数量众多,他们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实现营收目标和打动投资者,在未来市场好转时降价销售的驱动力强烈。”谭佑儒称,随着TOPCon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预计2025年光伏组件价格可能会再创新低,全年始终保持在8-9美分/W(约合0.58-0.66元人民币/W)左右。
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对产业链价格拐点到来的时间点更为乐观。该机构预计,未来多晶硅价格有望逐步理性回归。短期内市场供应大幅减少,对市场价格形成强力支撑,以及春节之前的集中采购,可能造成阶段性供需紧张;年底之前多晶硅期货上市,并带动期现商进入行业内采购,期货蓄水池对于市场供需和现货价格有利好影响;行业自律及国内产业政策对于市场的正面影响,对长期市场供需持续利好。
不少券商也对2025年光伏行业抱有积极态度。国金证券表示,光伏各环节景气底部已明确,较为普遍且显著的主产业链盈利拐点最快有望在2025年第二季度到来,预计大部分标的后续将呈现“波动上行”趋势。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光伏行业反转在即,供需新周期有望在2025年开启,行业报价与盈利有望修复,龙头优势将逐步凸显,2025年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
然而,在消纳等可预见的困境下,光伏行业恐怕难以再现前几年那样的需求高增速时代。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