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猪市场回暖盈利,2025年走势如何?
AI导读:
2024年生猪市场结束低价周期,实现全行业盈利。全年价格起伏,呈现“倒V”结构。2025年市场面临供应压力,猪价或难超越2024年。养殖企业需加强降本增效,应对市场风险。
2024年,生猪市场结束了漫长的低价周期,实现了全行业盈利,成为自2021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尽管全年价格走势起伏,呈现“倒V”结构,被业内描述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但整体回暖趋势明显。
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均价为15.88元/公斤,微涨0.05元/公斤。然而,在传统生猪旺季的12月份,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朱增勇用“回暖”总结过去一年生猪市场的总体状况,指出2024年生猪均价17元/公斤,养殖效益每头200元左右,产业已回归到常态、相对健康的业态。
2024年3月,生猪价格开始回暖,结束了漫长的下行周期。此后,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一路攀升,6月第三周升至18.44元/公斤,8月第三周创下年内最高点20.92元/公斤。这种淡季不淡的现象与2023年生猪去产能导致的产量减少有关。同时,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下跌,饲料成本明显下降,进口规模全面萎缩,国内市场所受压力减小等因素也促进了生猪市场的回暖。
然而,生猪价格的增长态势并未持续太久。9月份到达顶峰后,价格开始下行,并维持至今。12月第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6.56元/公斤,比年内高点下跌了20.41%。此外,与2023年同期相比,猪肉的消费量和屠宰量同比下降约30%。尽管年末是年货季,叠加国内腌腊肉的习惯,生猪市场处于旺季,但却呈现出了旺季不旺的特征。
分析师徐洪志指出,这是由于企业在降成本方面的显著进步,抗亏损能力增强,去产能速度缓慢,市场整体并不缺猪;而消费疲软难振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这是造成生猪价格回暖之后,价格难以再上一层楼,并在第四季度重新陷入横盘震荡的主要原因。朱增勇也指出,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已经恢复到接近上年同期水平,但由于冻猪肉库存低于上年,因此猪价回落、但高于上年同期。
从上市猪企公布的数据来看,进入到11月份,出栏量仍保持了增速。11月18家上市猪企共计出栏生猪1438万头,同比增长4.2%。其中,牧原股份累计销售生猪达6302.5万头,已接近去年一整年生猪出栏数量。尽管2024年生猪价格出现了一定的震荡,但生猪价格的回暖景气也让全行业实现了盈利。
以牧原股份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牧原量价齐升,成本继续下降,实现营业收入967.75亿元,同比增长16.64%,实现归母净利润104.81亿元,同比大增668.90%。其中,第三季度牧原实现营业收入399.09 亿元,归母净利润96.52亿元,平均日盈利超过1亿元。与以往历次猪周期相比,2024年最显著的变化是各类养殖主体在繁育效率、饲养效率、疫病防控等方面的降本增效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对于2025年生猪市场的走势,徐洪志分析称,由于能繁母猪已经连续7个月回升,且母猪繁育指标不断改善,2025年市场将面临更大的供应压力。他预期猪价将难以超越2024年,大部分时间会在盈亏平衡线附近波动。朱增勇也称,尽管2024年母猪存栏量较上年小幅下降,但由于能繁母猪效率提升,一定程度上生猪供给能力依然保持较高水平。2025年生猪供给依然比较充裕,但消费需求相对清淡,预计全年猪价小幅低于2024年。
在这样的预判之下,养殖企业需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以稳产、提高规模效率为主调,同时继续加强降本增效工作,以应对2025年可能的阶段性市场风险。企业层面上,多家养殖企业已叫停了此前规划的产能扩张项目,转向处置闲置资产、负债优化等大公司病的治理上。牧原股份宣布终止了多个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东瑞股份、温氏股份、唐人神、金新农等企业也相继终止了部分生猪养殖项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