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违法或事故时的责任归属,规定不配备驾驶人或随车安全员时由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相关责任,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相关保险产品,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发展。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12月30日发布的《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明确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在当地发生交通违法或事故时,若不配备驾驶人或随车安全员,相关责任将由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该条例详细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发生违法或事故时的责任归属问题,对配备驾驶人或随车安全员的情况进行了明确区分。

此外,条例还规定智能网联汽车所有人、管理人需按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相关保险产品,同时设立社会风险基金,对不能及时得到赔偿的当事人进行先予补偿。这一系列措施旨在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发展,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48.7%,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3832亿元。今年以来,多地已扩大自动驾驶测试区域,如浙江杭州开放3474平方公里作为测试应用区域,北京也开放首个高铁站自动驾驶测试。在政策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正稳步迈向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自动驾驶在落地进程中,事故责任划分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例如,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曾在武汉发生一起无人驾驶出租车与行人相撞的事故。业内人士认为,对自动驾驶事故责任的认定较为复杂,需要看自动驾驶的级别和具体情况。目前,无人驾驶车辆的保险权责划分涉及多个方面,是一个业界正在探索的领域。

总之,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交通出行带来了便利和创新,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未来,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保险保障,确保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