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车企近期纷纷推出针对售后的新业务,如维修补偿额和全损换新服务,旨在实现车主全生命周期运营。然而,这一模式也引发部分车主质疑。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后市场进入快速升温阶段,但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车企正积极进军后市场,视其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近期,多家车企推出了针对售后的创新服务方案。问界推出了“驾行安心包”,包含维修补偿额和全损换新权益,适用于全系车型;极氪则推出了涵盖小事故和大事故的“事故安心包”服务。这些举措标志着车企开始在售后端发力,通过预付费服务权益,实现车主全生命周期运营,追求价值最大化。

然而,这一模式也引发了部分车主的质疑,认为在已经购买车损险的情况下,再花费额外费用购买类似服务显得多余。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刘一鸣指出,后市场业务已成为汽车业务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盈利来源,随着单车销售利润下滑,车企自然会在该领域加大投入。

从国内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后市场经历了从零散汽修厂和汽配城,到经销商主导的4S店和三方维修厂并行的阶段。近年来,造车新势力将直营模式引入售后领域,利用政策锁客,重视前后装市场的衔接,推出了多样化的售后业务。例如,小米SU7推出“无忧服务包”,涵盖电池维修、免费事故救援等9大权益;蔚来旗下品牌乐道汽车推出洗车服务,支持多项服务;小鹏MONA M03开发了多款配件衍生品;理想和OPPO联合推出定制版手表,实现无感解锁。

传统车企同样不甘示弱,上汽大众计划开设200家定制中心,围绕“上汽大众精品附件”开展业务;一汽奥迪开放授权,将科思创和纳科达汽车膜产品用于多个车型;吉利汽车也透露将布局改装项目等。这些举措旨在将消费者聚拢在车企自己的售后维保体系内。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和汽车文化的兴起,汽车后市场进入快速升温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将达6.2万亿元,未来几年还将以9%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政策方面,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如《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

然而,汽车后市场行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产业集中度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车企加入售后业务,并非意图吃掉汽服门店的市场份额,而是共同培养客户群体体量。同时,车企在很大程度上不会直接做线下门店,前期需要服务商合作,这为门店提供了机会。当一部分售后业务成为快时尚的消费品时,将促进相关品牌开发出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