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大增,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
AI导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1%。人工智能在有色金属行业加速落地应用,提升劳动效率和运营质量,推动产业创新转型。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黄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全国11648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88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1%。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利润达到872.8亿元,同比增长19.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则高达3013.1亿元,同比增长20.2%。同时,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81084.7亿元,同比增长15.2%。
这一数据背后,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开采、冶炼、加工、检测、安全生产及企业管理等多个场景中正加速落地应用,显著提升了行业的劳动效率和运营质量,推动了产业的创新转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贾明星指出,有色金属产业正面临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和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当前,资源开发重心正向海外转移,产业发展重心则向高端材料领域转型。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已成为有色金属产业的必然选择,循环利用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路径。他建议,应以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创造性、引领性为导向,通过供需联动解决人工智能在重大应用和产业场景中的创新难题,引领“智造”发展,创新驱动“智造”引擎,合作共赢“智造”未来。
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正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为抓手,积极探索AI应用的新模式和新路径,运用AI赋能电解铝惰性阳极技术、再生金属保级利用、深地资源开采等行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例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铝集团共同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坤安”大模型,就包含了百亿级有色金属行业数据和专业知识,具备多项专业能力,将重塑有色金属地质勘探、矿产开采、冶炼加工、再生利用等全场景业务流程,保障有色金属矿产及生产、网络、数据、算法的安全,为有色金属行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他呼吁各界携手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在“人工智能+”方向上深度耕耘,推动人工智能与有色金属等学科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也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也是推动有色金属行业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他们建议,围绕有色金属行业的场景挖掘、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及落地经验等方面,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共享与交流,形成协同创新合力,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图片及文章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