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北斗产业蓬勃发展,融资对接会助力企业壮大
AI导读:
武汉北斗产业已聚集超300家企业,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2024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640亿元。融资对接会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推动北斗产业持续壮大。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武汉市举办的2024年北斗产业融资对接会上了解到,武汉市北斗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其中包括5家上市企业、4家全国地理信息百强企业和3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据预测,2024年武汉市北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640亿元。
2024年,正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立项30周年。三十年间,我国北斗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蜕变,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作为武汉市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北斗产业已被纳入武汉市“965”产业体系。
武汉市在相关规划中明确指出,将聚焦卫星设计制造、芯片研发制造、终端集成及制造、地基增强网、基础数据及软件、北斗应用与服务等关键领域,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规模化场景应用、产业链强链壮群、产业生态圈优化等核心工程,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北斗产业集群。根据规划,到2025年,武汉市北斗企业数量将突破1000家,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在扶持当地北斗企业发展方面,武汉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活动现场,专家指出,对于初创期的北斗企业,虽然拥有前沿技术和专利,但往往缺乏足够的资产抵押,因此更需要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股权融资方式支持。成长期企业则需持续的股权融资和中长期、大体量的信贷资金保障稳健发展。而具备上市条件的北斗企业,则有着强烈的上市需求,金融机构可提供专业的资本市场服务。
针对北斗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武汉市提出了相应支持举措,包括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形成基金矩阵、协调银行机构解决融资难题、推广科技信贷产品、扩大科技企业融资增信、推动优质北斗企业参评上市后备企业等。
此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北斗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大量授信和贷款支持,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质项目培育。武汉大学科技园作为武汉市北斗产业“两基地四园区”之一,也将加快建设未来产业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北斗系统的发展,精准时空服务正逐步取代位置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未来北斗产业将显现更多应用场景,并在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领域深化应用,叠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行业效益将逐步突显。
湖北省企业上市发展促进会执行秘书长郑淇泽指出,北斗产业发展已进入下半场,正寻找全新的应用场景,未来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PNT(定位、导航、授时)、时空信息、“北斗+5G”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北斗时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等方面。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