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资本寒冬与医研共创新路径
AI导读:
医疗行业经历资本寒冬,融资难度加大,同时面临国家集采、价格控费等挑战。业内讨论资本助力产业发展、医研共创等议题,NewCo模式成为创新药出海新风口,医研共创助力产业破局。
自2021年医疗行业投融资达到高峰以来,2022至2023年该行业步入了资本寒冬。由于医疗行业固有的长期投入特性,这一趋势尤为显著。融资难度加大,加之国家推进第十批集采、区域联采、价格联动以及药品价格控费等措施,使得医疗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环境,如何使资本更有效地助力产业发展,践行长期主义理念,以及如何在行业内实现医研共创,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话题。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一大亮点,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已超越一级市场融资。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郭秋杉在第七届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指出,过去五年,中国与全球生物医药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差异。全球生物医药企业的资金筹措金额和比例相对稳定,而中国则经历了2020至2021年的高潮期后,目前处于下降通道。然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为行业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在二级市场方面,自2021年以来,IPO窗口显著缩窄,融资金额大幅下降。但从全球医药市场来看,2023和2024年出现了小幅回升。一级市场也受到二级市场的影响,逐步缩窄。不过,随着二级市场的逐步回暖,一级市场也有望得到带动。海外方面,虽然融资数量在缩减,但单笔融资金额上涨,资金向头部企业和机构集中。
与一、二级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BD交易(商务拓展)活跃度较高。中国优质的早期资产通过BD交易频繁登上国际舞台。过去几年,BD交易快速增长,2023年国内License-out数量超过License-in,且新药License-out首付款交易金额首次超过一级市场筹资金额。
郭秋杉特别提到,NewCo模式成为今年创新药出海的风口。这种模式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将特定管线的海外权益装入该子公司,并与海外资产形成新的License-out交易,兼具出海和融资两大属性。
以恒瑞医药和康诺亚为例,它们分别通过NewCo模式与海外企业合作,获得了高额的付款和销售提成。这些案例展示了NewCo模式在创新药出海方面的潜力和价值。
尽管一、二级市场存在一定的融资难度,但郭秋杉认为,接下来的融资结构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药品价格控费等多因素挑战下,创新药多元定价和源头创新成为破局思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善联对创新药定价问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重视药品全生命周期定价、以销量为基础的定价等建议。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沈波指出,当前医药行业面临资本压力和药品价格控费等挑战。上海医药将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从产业技术、开放创新、市场流通三方面发力,实现合作共赢。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尚思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鲁白提到,产业创新存在同质化竞争、原创缺乏等问题。可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及临床队列研究等模式创新推动新药研发。
在皮肤健康产业中,“医研共创”成为近年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多位专家在SIA2024科学护肤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表示,未来具备深厚医研合作背景的品牌和产品将更具竞争力。目前,多家公司围绕“医研共创”积极布局,并从中获益。
然而,“医研共创”仍面临部分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周期较长、统一标准和复合人才缺位等挑战。真正的“医研共创”需要深入品牌从研发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
在SIA2024科学护肤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发布的《从医研共创到科学传播|2024中国功效性护肤品专业洞察报告》中,首次定义了“功效性护肤品的医研共创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