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应对供需错配挑战,并购重组与低碳转型并进
AI导读:
2024年钢铁行业面临供需错配挑战,业内通过分级分类管理、低碳政策约束及并购重组等方式积极应对。并购事件频发,但业务协同与效益优化效果待加强。低碳转型面临挑战,高昂成本成障碍。部分并购案例展现积极效果,但整体形势仍严峻。
2024年,钢铁行业持续面临供需错配的挑战,业内正积极寻求调整策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行业内部获悉,分级分类管理、低碳政策约束及行业并购重组等措施被视为解决之道。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中国钢铁行业已发生7起并购事件,包括强链补链、新市场开拓等市场化并购,以及“一省一钢企”式的区域整合。然而,部分并购后企业的业务协同与效益优化效果尚待加强。
供需错配问题依旧严峻,西本资讯研究中心主任孙辉指出,这是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联席会长李刚在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透露,过去四年我国钢产量持续保持在10亿吨以上,而预计2024年全年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将低于9亿吨。
自2008年起,钢铁行业供需错配问题逐渐显现,导致行业竞争激烈、盈利水平大幅下降。2015年,华东地区螺纹钢价格跌至历史最低点,行业进入寒冬。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曾一度焕发行业活力,但近年来房地产用钢需求下降和制造业升级对高端钢材需求上升,再次使行业面临供需错配和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上海钢联钢材事业群分析师甘遐勇认为,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除供过于求外,还包括利润压缩、订单匮乏、下游需求收缩、低碳转型挑战大、产品结构转型承压等。当前正值“冬储”季,下游需求不振尤为明显,产业链下游主动补库意愿较差。
在低碳要求方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年会上表示,协会将向国家提出好的产能退出机制等政策建议。业内认为,通过节能降碳政策约束钢铁供给、实施钢铁企业分类管理、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是可行的产能调整思路。
此外,节能降碳政策、碳排放权交易及超低排放要求将进一步约束钢铁供给。高昂的转型成本或成为部分钢铁企业低碳转型的障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表示,将加快修订出台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转型升级。
并购重组被视为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另一途径。历史上,全球钢铁行业并购曾实现区域市场控制力增强、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等效果。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共发生7起并购案例,包括“一省一钢企”式整合、细分领域“强者”强链补链等。
例如,鞍钢集团无偿获得凌源钢铁集团7%股权,整合辽宁省内钢铁产能;攀钢重组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不仅重组产能还强化产业链。河南省也正进行省内钢铁产业整合,打造全国一流大型钢铁企业。市场化并购重组也不在少数,如沙钢股份收购山东鹰轮机械有限公司,宝钢收购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50%股权等。
然而,并购并非简单的行政合并,实现业务协同、达到“1+1>2”的效果才是并购的真谛。沙钢股份收购山东鹰轮后,已形成“优特钢+齿轮”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024年上半年山东鹰轮在整体生产经营上起到了增加公司收入、利润的作用。然而,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转亏,未提及山东鹰轮的盈利情况。
重庆钢铁在宝武入主后,虽得到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但自2022年起开始亏损,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也均为亏损状态。中国宝武的全资子公司计划增持重庆钢铁股份,以支持其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