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全球融资事件频发,我国整机公司数量大增。然而,AI能力、硬件能力等共性技术难题仍需攻克,数据集成为刚需。多家创新中心正推动数据集开源开放及标准统一,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迅猛进步,人形机器人产业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据统计,2024年1月至10月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了69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在此期间,我国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的数量也显著增长,从年初的31家迅速增加到80家,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其在AI能力、硬件能力等方面的共性技术难题仍需攻克。AI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而这离不开大规模且符合通用标准的数据集支持。近期,多个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创新中心正积极推动数据集开源开放及标准统一的工作,以期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近日,多家企业纷纷公布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展。上海矩阵超智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发布了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MATRIX-1,优理奇科技推出了全新通用人形机器人Wanda 2.0,广汽集团也展示了其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这些机器人各具特色,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成果。

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玩家增多,价格战也随之打响。宇树科技发布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基础款售价仅为9.9万元,将双足人形机器人的价格首次拉低至10万元以内。随后,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新一代全开放通用具身智能体PM01定价也仅为8.8万元起。这些价格优惠的机器人产品将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普及和发展。

机构对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中信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数量将超过2000台。高盛的研究报告则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随着主流科技及制造巨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显著增加,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人形机器人要想真正走入千家万户,仍需解决多方面的问题。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表示,人形机器人目前仍存在稳定性、成本和能耗等三大问题。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也坦言,我国人形机器人面临硬件门槛高、软件算法难等“一高五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相继挂牌成立,旨在聚焦共性技术的突破,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规模化、创新性、高水平发展。

为了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突破和落地应用,高质量、多样化的数据集至关重要。优质的数据集能够加速具身智能模型的训练与部署,帮助机器人有效完成复杂任务。为了构建开源开放的数据集,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立了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epnLoong,并组建了“白虎”开源数据联盟。此外,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等机构也联合推出了大规模多构型具身智能数据集,以满足复杂场景的训练需求。

针对数据集采集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还牵头立项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规范》行业标准,以规范数据集采集格式,提高数据的通用性和复用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链接已保留)